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第九届厦门·南平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会将于13日开幕

2017-01-09 10:10:34林雯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去年农展会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机蔬菜摊位

13日至16日会展中心

厦门日报讯(记者林雯)美国罗勒、泰国香茅、法国百里香……这些过去罕见的异国品种如今越来越多地扎根于厦门岛外的菜园子。厦门的农业,已日渐摆脱了传统低效的旧貌,换上了一张创新高效的新面孔。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不再单纯地靠天吃饭,而是积极谋求转型,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抱团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拉动农民增收致富。

即将于13日开幕的第九届厦门·南平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会上,厦门一批优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扎堆亮相,为逛展市民群众带来健康优质的年货,新鲜美味的农产品。

家庭农场发展方兴未艾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家庭农场在全国的发展逐渐升温,尤其是最近两年,厦门的家庭农场迈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全市目前登记在册的家庭农场有320家,其中在最近两年集中加入“正规军”的有236家。

都市型现代农业要永葆生机与活力,必须立足市场需求,注重长远发展。厦门家庭农场善于从市场需要出发,主要选择和经营具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并着力进行品牌培养,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市农业局频频在政策和资金方面送出“红包”,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兴办家庭农场,经过几年的引导、培育与发展,厦门家庭农场的规范化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2016年,市农业局和市财政局评审认定了8家市级示范场,其中同安区开心果农家庭农场、庄明德家庭农场,翔安区世外龙居家庭农场、町町家庭农场等都已发展成为业内的“龙头”农场,带动作用明显。

龙眼是厦门水果种植业中比较常见的品种。位于同安的开心果农家庭农场种龙眼种出了新花样,除了传统的种植业,农场内还兴办了果干加工厂,光是龙眼干等副产品的年销量就达到了2万斤。在坚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农场还结合果园生产开展自助采摘、池塘垂钓、果苗培育、水果盆栽等新兴项目,发展成为生态型观光果园。

成立于2014年的世外龙居家庭农场是近年来业界发展正夯的后起之秀,在这里,铁皮石斛不再种养在温室里,而是生长在龙眼树上。据介绍,农场采用“立体化种植”,将组培的铁皮石斛幼苗嫁接在树干上,幼苗吸收龙眼树的养分,大约三个月后,就能在树上扎根抽苗,在仿野生环境下生长的铁皮石斛无须施肥,也不用农药,生长适应性更强,而树下再套种金狮藤的做法则将立体化农业的效益发挥到了极致。

农民专业合作社

蓬勃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来是农展会的参展主力军,今年的农展会上,82家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将齐聚一堂为逛展群众带来品种丰富的农、林、牧、渔、花卉等初级产品及各类加工品。

来自集美区的捷圣山苏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捷圣生态农业种植园的带动下,采取农户+公司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逐渐由分散个体的小农经营向集约化、工厂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捷圣山苏拥有2000多亩特菜生产基地,引进种植台湾山苏150多亩。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合作社积极引进应用国内外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和大棚设施栽培技术进行无害化优质栽培,产品质量成功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要求。

紫叶狼尾草,可抗超强台风,日常维护成本低,尤其适合厦门的气候条件。在翔安区,就有这么一家专注于培育种植紫叶狼尾草的合作社。翔安区今英兴花卉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供种、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收购、统一包装使用商标和统一销售的运作模式。从2012年至今,农场种植的各类植物从几亩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亩,从几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品种,而这些品种全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最适合在厦门、福建及中原以南种植的观赏草及灌木。

多彩甘薯、五彩西红柿……这些新奇农产品就生长在同安区五显镇三秀山村鑫美园合作社的菜园子里。合作社种植的胡萝卜、甘薯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后,产品成功打入了沃尔玛、天虹、好又多等大中型超市及卖场,部分产品还出口到日本、欧洲及东南亚国家。鑫美园出产的“鑫山顶”牌甘薯还被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