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厦门是蓝的,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有人说,厦门是绿的,山是绿的,路也是绿的;其实,厦门也是红的,志愿红!厦门有超过46万名的志愿者,“红马甲”随处可见,鼓浪屿好八连的战士们正为游客提供免费茶水,厦门白鹭志愿联盟的志愿者们在倡导文明旅游,红十字志愿者在为人们量血压……
这一股股红色细流,汇成厦门精神的大海,塑造了厦门温馨包容、文明友爱、诚挚向善的城市形象。3月,“雷锋”就在厦门的大街小巷里;5月,思明区连续第三届荣获“全省文明城区”荣誉,这里面少不了志愿者的贡献;9月,全市志愿者活跃在“莫兰蒂”灾后重建的一线;11月,厦门进入“金砖时间”,志愿红再度成为厦门城市环境建设的亮丽风景……厦门的温暖,源于志愿者的热情,这一抹志愿红温暖我们的城市。(本报记者 苏威强)
文明城市的创建需要志愿红。海沧义工嘉年华上,受表彰的义工分批走过红毯。(本报记者 林铭鸿摄)
翔安92580志愿者联盟会长黄毓森
从三个人“起家” 他用善行拉起千人队伍
文/本报记者 曾嫣艳 王元晖
图/受访者提供
黄毓森和他的同仁们最常干的事,是来到街道边、农田里,进行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几个月来,头顶“小红帽”、身披“红马甲”,挺进翔安恢复重建的第一线,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用志愿者们的话说,与抗御“莫兰蒂”时的“轰轰烈烈”相比,在恢复重建中做的全都是“修修补补”的工作。虽然也有苦和累,但他们“累并快乐着”。
用善行感染身边人
隔着走廊过道的一堵墙,一张长条沙发靠窗而立。翔安区92580志愿者联盟会长黄毓森在他办公室的沙发上,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三个半月前,台风“莫兰蒂”正面袭击,翔安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情,黄毓森第一时间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带领全区志愿者走上满目疮痍的街头,用实际行动参与家园的灾后重建。那些日子,一连十多个晚上,他衣不解带就睡在这张沙发上。
9月15日,停电、通信不畅,找人、叫人,黄毓森以最原始的方式向志愿者发出倡议,当天下午就有数十人涌上街头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大家顾不上自家受灾,自发赶来现场帮忙。”黄毓森说,那一刻,看到满街的“红马甲”,自己都被感动了。在他的号召下,“红马甲”挥汗锯树、扛枝条、清理障碍,花了4个多小时将通往岛内的翔安南街上一段500多米的道路及周边打通。而后的几天,他又联系市、区红十字会,获得一些爱心企业捐赠的矿泉水,为奋战在一线的部队官兵、市政环卫、电力工人、志愿者送水送温情。黄毓森回忆,那些天,白天穿着短裤干活,晚上窝在创业者之家的沙发上,一连睡了十多天。
在“盟主”黄毓森的带领下,翔安“92580”志愿者联盟37支志愿服务队伍不仅“动”起来,还带动身边的市民群众,数万人加入到灾后重建家园的行动中。他们提供24小时车辆义务救援服务、协助农民恢复农田生产、清理大街小巷的废杂物、扶正倒伏的树木、入户慰问受灾群众、开展文明交通引导……
37支志愿服务队伍辐射翔安
一人行善带动众人行动。谁能想到翔安92580志愿者联盟在2015年成立之初仅3人。最初,他们设立社区服务站、企业服务站、做月刊、组建志愿者团队、整合公益企业和团体、助力被征地农民和退养渔民转产就业等等。“有些不理解的村民觉得我们是作秀”。面对被误解,黄毓森一笑而过。他说,志愿者的精神会传染,会延续,甚至还会升华,只要自己平时以身作则,工作扎实到位,自然就会通过营造的志愿氛围,影响推动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
截至目前,围绕92580主题开展的活动已走进翔安区5镇(街)34个社区(村),项目团队开展了39场“三送”进社区活动,累计引导就业3000多人。
如今,翔安区92580志愿者联盟有37支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人数已有上千人。黄毓森坚持每周做志愿活动,在他和志愿者的引领下,几乎每个加入就业创业培训的年轻人,都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黄毓森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体验做志愿者的快乐。
鼓浪屿志愿者陈亚进
内蒙古少年合唱向他致谢
陈亚进在做志愿者服务。(本报记者 林铭鸿摄)
文/本报记者 黄晓波
8个月,参加超过100次活动,服务时长超过300小时——这是鼓浪屿文化服务志愿服务队成员陈亚进交出的答卷。
自从4月正式投入志愿服务以来,几乎每个周五晚上和双休日,在海沧中学教英语的陈亚进都一头扎进鼓浪屿。随着服务的深入,陈亚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感。六月中旬的一个晚上,“鹭岛小雨荷师生声乐音乐会”马上就要在鼓浪屿音乐厅上演了,可担当开场节目的几十位幼儿园小朋友还在后台哭闹。“给我1分钟,帮你整好队伍。”看着一筹莫展的工作人员,陈亚进挺身而出。他的底气来自于自己当了三十多年老师的经验——他发现,孩子要上台,家长们都很紧张,却偏偏守在孩子身边,无意间把紧张传递给了孩子们。于是,陈亚进扮起“黑脸”,把家长们“请”出后台,紧接着又唱起“白脸”,哄哄孩子们。很快,孩子们就平静了下来,演出顺利开场。于是乎,陈亚进“陈老师”的尊称便流传开了。
最让陈亚进印象深刻的是鼓浪屿合唱节期间的一件事。那会,陈亚进所在的志愿队负责接待参赛的各支队伍、带领他们游览鼓浪屿。在送内蒙古少年合唱团乘大巴去机场途中,孩子们突然给了陈亚进一个惊喜,“我们要为你合唱三首歌,表达我们的谢意!”哪三首呢?孩子们首先唱起《鼓浪屿之波》,一来因为这次鼓浪屿合唱节,二来因为陈亚进鼓浪屿人的身份;接着,冲着陈亚进英语老师的身份,孩子们唱了一支英文歌;最后,孩子们用他们最擅长的民歌表达了第三度致谢。
陈亚进的志愿服务之路还远没有结束,最近,他正忙于重新整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湖里区高殿社区义务消防队
在他们心里 居民安全最重
高殿社区义务消防队在拆除挂在空中的铁皮。(图/高殿社区)
文/本报记者 黄小芳
张俊强把裤腿一卷,黝黑的腿上,疤痕遍布,从疤痕的颜色看,有不少是不久前才留下的——抗御“莫兰蒂”时期,铁皮屋顶被台风吹散了架,横亘在几栋楼中间,悬在半空,而下面,是密密麻麻的电线,窄巷穿梭的行人。
作为高殿社区义务消防队的队长,张俊强和他队友们的任务,就是拆除这些“空中炸弹”——除了吹飞的铁皮屋顶,还有吹散的广告牌、带电的电线……15天,每天奋战十几个小时,清除了100多栋居民楼的安全隐患。
每一个细节都要算清楚,否则,一不小心,铁皮就会砸中高压线,砸中人群。那次,张俊强中暑了,躺在地上20分钟,醒来一个激灵,往头顶浇了几瓶水,又拿起切割机继续排险。其实,几乎每一个队员,都受了伤。队员林建利,左手腕在拖铁皮时被割伤了,去最近的诊所简单包扎了一下,又回到了“战场”。林保文一双手,手心手背老茧丛生——他负责安全绳,每当有人冲锋在前,在不足十厘米的横梁上切割的时候,他就得死死拉住那根绳。“刮伤、擦伤,那都是小事,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林保文说。他们在乎的,是“战友们”的安全,是社区居民的安全。
危险,劳累,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一名队员用故事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莫兰蒂”期间,大家累得不行,经常一回到社区广场,直接就瘫睡在地上。有一天,大伙儿醒来时,发现身边竟然多了一箱面包,向看门的保安大叔打听,才知道,原来有个来社区办事的居民,看到他们累成那样,心疼得不行,连事也不办了,掉转头去给他们买了一箱面包。“这个时候,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累一点,苦一点,但群众的危险就减少了一点。”
其实,少了何止一点?盼百姓安居,保一方平安,是队员们共同的心愿。为了减少火灾发生,义务消防队“打防并举”,沿街排查,消除火灾隐患。自从2008年组队以来,高殿社区的火灾数就年年下降,从2009年灭火45起,降到今年的6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