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赞接过爱心礼,非常开心
东南网12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余健平/文 沈威/图 通讯员 詹雪梅 郭冬白欧惠英)贫困熬一熬,也许就过去了,但是孤单呢?不少贫困户,因为年老、生病,或各种原因,长期孤单地生活,一份爱心油米,能暖了他们的胃,但是坚持的关爱和看望,更能温暖他们的心。
昨日,满城被圣诞节的气氛弄得热闹非凡,2016-2017年度海峡导报“送暖进社区”第三批爱心油米,也趁着节日到来,送进思明区莲前街道前埔西社区、金鸡亭社区、厦港街道沙坡尾社区共80户贫困家庭。
50岁的吴长赞,早早地将门打开,因为生病,平时他家几乎没客人,父母和兄弟都已离世,他一个人孤零零生活着。导报记者和社区工作者将油米送到,屋里顿时热闹了起来。“谢谢你们来看我,有人来看我,真的很感动。”吴长赞接过油米和红包,眼泛泪光,不断拱手感谢。
因喉咙长了肿瘤,切除声道和左肺1/2,只能靠电子声道发声的蔡学敏十分乐观,和爱人在金鸡亭经营着一家服装小店,尽管身体和生活都不如意,他还是乐呵呵的,“从生病以来,政府、社会都给了我很多关怀,我当然要好好活下去”。
丈夫生病,孩子正上大学,家里几乎就靠桑艳婷卖报收入支撑生活,收到爱心油米和红包,桑艳婷又惊喜又感动。“我在卖报,有看到海峡导报每年都关怀贫困家庭,今年也把爱送到我手里了。谢谢海峡导报,谢谢有爱心的人们。”
好人总是很多,今年的“送暖进社区”启动以来,多位贫困户的故事见报,众多爱心企业和市民纷纷慷慨相助,有认购爱心礼的,有直接汇款给贫困户的,有上门看望他们的,是你们的支持,才使得我们能够帮助更多的贫困户;新年的脚步匆匆临近,1月7日下午,将在导报举行“送暖进社区慈善义拍”,如果你想为送暖进社区助一份力,也可捐献有价值的拍品,拍卖所得,将能为更多贫困户送去新春的礼物。
人物
皮如蝉翼一碰就破
吴长赞过去的50年,过得既孤独又小心翼翼。出生三天,除了脸以外,全身皮肤开始严重脱落,到了三个月,皮薄如蝉翼,一碰就破,进而肌肉萎缩,4岁就不会走路了。到底是什么病,至今没医院能确诊。
一生都被父母照顾着,前几年,父母走了,兄弟也相继离世,只剩他一人孤单地活着,住在古楼南里的廉租房里。
他的怪病,也造成了他的孤独,因为没人敢看他,皮肤薄得可怕,还有大片大片黑斑,也少有人受得了他身上奇怪的味道,屋里总有一股腐烂的臭味。“谢谢你们来看我,有人来,我很感动,我知道大家都不敢和我一起,我也有自知之明。”收到爱心油米和红包,吴长赞连连拱手感谢,眼泛泪光。
知道吴长赞的特殊情况后,居委会为他申请了低保,每天送爱心餐,每个月有义工上门帮他打扫卫生两次,还有住在附近的两位老人,也偶尔来陪他说说话。“还好有你们,让我有信心努力活下去。”
一人卖报养活家庭
桑艳婷从安徽来厦务工二十年,和当保安的丈夫努力经营着生活,养有一儿一女,日子虽然清贫,但一家人过得很开心。
这样的家庭,最害怕的就是有人生病,而且是大病。前几年,丈夫孙伟脸色日渐土黄,被查出是患有严重肝病,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只够他每个月的医药费。丈夫不能劳累,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桑艳婷一人肩上,她很能吃苦,不管风吹日晒、刮风下雨,都出门卖报纸。
现在女儿上了大学后也很懂事,才读大一,就常利用寒暑假及周末赚钱贴补家用,减轻桑艳婷的负担。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已懂得帮助母亲分担家务了。
对导报的“送暖进社区”,桑艳婷很熟悉了,“我卖报纸,看到海峡导报每年都发动爱心人士关爱贫困户,很受感动”。桑艳婷说,世上不幸的人很多,她也是其中一个,看到那么多人得到帮助,她内心也很温暖,没想到今年导报的爱心礼送到了她的手上,“谢谢海峡导报,谢谢社会上的爱心人士”。
两次手术依然乐观
蔡学敏说话的声音,像机器人,每说一句话,他就要把一个小小的电子设备插入脖子中间一个和一元硬币大小相当的洞里。
前几年,蔡学敏脖子长了一个肿瘤,情况不大好,经过手术治疗,他的声带被切了,从此只能靠电子声带发音。好了没多久,肺部又长了肿瘤,左肺被切去了一半。
身体残缺,不断化疗,蔡学敏却比很多身体健康的人都乐观。他和老婆租在金鸡亭,又在附近开着一家小小的服装店,开店关店,货物搬来搬去,都是蔡学敏在做。为了强壮身体,他每天傍晚都绕着小区或者东坪山走3-5公里,在他的脸上,看不到一点病痛的忧郁。
金鸡亭社区工作人员对他的印象也极为深刻:“尽管因为两次手术花了很多钱,生活紧张,但他夫妻俩从没有主动要求和申请帮助。”“世上比我苦的人还很多,我和我老婆熬一熬就过去了,身体健康日子就过得下去。”蔡学敏说,特别是在生病以后,有很多好心人主动关心他,更让他觉得生活很美好,没有理由不好好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