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清洲在指挥交通。(新华社图片)
厦门晚报讯(记者 朱俊博)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媒体连续集中报道厦门集美公安分局指挥情报中心教导员、不忘初心的好民警陈清洲的感人事迹。
但其实很少人知道,陈清洲能迈入警营,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少年时期,他边工作边自学,如愿考上大学;青年时期,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交警队伍,在忙碌工作中还坚持给《厦门日报》投稿,因为表现突出,还曾被评为厦门日报社的年度优秀通讯员。
勤奋求学
受厦门日报记者鼓励 他重拾课本再次备战高考
1986年,16岁的陈清洲进入同安一家漂染厂工作,每个月有不错的收入,在当年已经是高薪岗位,但他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够,到夜校当了一名插班生,拿到了高中文凭,但首次参加高考却落榜了。
受到打击的陈清洲参加厂里组织的旅游。旅途中,他遇到了时任厦门日报记者的江曙曜,江曙曜鼓励他:“月有阴晴圆缺,人无远虑不行,多读书、多历练才是根本。”这句话触动了他,他重新拿起课本,再次备考。
限于当年的条件,晚上想读书但没有灯光。陈清洲发现,当地一家纺织厂的缝纫机装有照明灯。他跟厂长“软磨硬泡”后,后者给他批了“条子”。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每晚10点后,陈清洲都会来到纺织厂的车间里,借着缝纫机上的灯光读书。经过努力,他如愿考上了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上大学开销不小,而厂里正准备将他列为车间主任的候选人。一边是工作,一边是读书,陈清洲权衡之下,决定辞职。放弃高薪“铁饭碗”,这在当时可谓疯狂。大学三年,陈清洲靠兼职打零工,完成了学业。
笔耕不辍
第一篇稿件投了很多遍 见报后剪报保存起来
毕业那年,陈清洲在近300人的竞争中以第四名的成绩通过招考,成为一名交警,被分配到交警杏林直属大队工作,负责大队的宣传、教育、内部监督等工作,他还挤出时间给《厦门日报》投稿。
第一次投稿,一直没有刊登,陈清洲知道肯定是编辑不满意,为此修改了多次,先后投了很多遍。最终,编辑被他的诚恳打动,帮他修改了稿件的角度并刊登出来。
这篇稿件,陈清洲格外珍惜,做了剪报保存起来,反复研究对比自己写的稿件。之后,他稿子越写越顺,最高峰时,他一年在《厦门日报》上刊登的稿件超过100篇,还因此被评为厦门日报社年度优秀通讯员。在不断的磨炼中,陈清洲的文字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并逐渐把宣传阵地转移到了新浪微博上,获得极高的粉丝支持和人气,到现在,他的微博已经拥有了79万粉丝,是名副其实的公安“大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