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景点 军事禁区变旅游胜地 基础交通设施逐步跟上,厦门的旅游业者也在开辟新景点的路上奔波。回忆起当年那个“军事禁区变旅游胜地”的故事,彭一万颇为兴奋。 1984年初,厦门市旅游局将开放胡里山炮台为旅游景点的建议向市委、市政府作了汇报,并获得支持,随即与驻军进行商谈,很快就得到福州军区的批示。 当年6月,厦门市旅游局从驻军某部手中接管了胡里山炮台,辟为旅游点。时任福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的林拓同志还专程到胡里山炮台指导工作,对彭一万说,“胡里山炮台不但要办成旅游点,还要办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让彭一万深受触动,他开始和同事们收集有关的文字、图片与实物等资料,并多次邀请部队和地方领导、专家、学者参与研讨论证。这处保存有中国最完整的清代炮台、城堡、兵营及中国乃至世界之最的克虏伯大炮的景点,就此揭开军事禁区的神秘面纱,走进百姓生活中。 后来,在一代代特区建设者的努力下,厦门的旅游景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厦门二十景等诸多名景点。前年,又评选出厦门新二十四名景,成为一张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强化特色 景观呈现中西文化交融 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厦门旅游业在发展中也始终没有忘记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彭一万认为,在历史发展中,厦门形成了“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生态文化”四种主流文化,“厦门是近现代中西多元文化荟萃的城市”,而这也体现在厦门文化景观的保存与营造上。 胡里山炮台的花岗岩城墙、红砖建筑、三合土极富闽南特色,德国造克虏伯大炮又代表着西洋文明;被称为“琴岛”的鼓浪屿,则是“万国建筑博览岛”,汇集了众多的音乐、美术、建筑、园林;再看集美学村的嘉庚建筑,“穿西装、戴斗笠”就更是中西文化交融汇聚的重要体现,同时,依山傍海、广征博引的建筑风格也是厦门人爱国爱乡、开放包容文化品格的展现。而这些建筑物,如今都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一代代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厦门也保留了众多对台、对侨的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生态文化特色,得到了多方肯定。 35年来,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蓬勃发展,来厦旅游的人数屡创新高。彭一万认为,这也得益于厦门特区建设中战略规划指引,从建设机场到制定厦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厦门的特区建设者善于从全局的高度、长远的视野来推进厦门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厦门非常重视吸纳、引进和培养人才,这是特区建设中关键的关键。 彭一万认为,厦门未来一定会成为一座“智慧城市”,用所吸收到的知识、信息、技术,来观察、分析、解决自身的问题;作为中西文化交汇地、改革开放最前沿、立体交通枢纽点的厦门,也一定会张开双臂,热情拥抱更多前来欣赏其魅力的人们。 |
相关阅读:
- [ 11-02]厦门鼓浪屿旅客航线全面复航 所有景点恢复迎客
- [ 10-20]“海马”预计明下午广东沿海登陆 厦沿岸景点关停
- [ 10-03]厦门市景点灾后恢复迅速 国庆节新人扎堆拍婚纱照
- [ 09-21]厦门鼓浪屿重新对游客开放 部分景点仍暂时关闭
- [ 09-14]厦门全市将在14日中午12点前关闭全部滨海旅游景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