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集美】
2016年成绩亮眼
预计2016年集美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62亿元,同2011年相比,年均增长9.3%;财政总收入105.25亿元,年均增长16%,其中区级财政收入30.71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年均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0.78∶65.03∶34.19调整为2016年的0.4∶49.44∶50.16,集美的二、三产所占比重已基本相当。2016年预计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54元,年均分别增长10.1%和10%,均高于生产总值增速。
2017年再接再厉
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规上工业产值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合同利用外资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6亿美元;财政总收入增长9.1%,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10.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3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力争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财政总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服务业营收超过1200亿元,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以上。
集美注重民生建设、共享发展,图为兑山安置房。(记者王火炎航拍器摄)
集美二、三产占比基本持平,图为主打软件信息产业的软件园三期。(记者王火炎航拍器摄)
坐落于集美后溪的交通枢纽厦门北站。(记者张奇辉航拍器摄)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 应洁 林桂桢 通讯员郭妮妮)即将过去的2016年,集美收获多多;即将到来的2017年,还有诸多大事值得期待——在昨日开幕的集美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一份24页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代表们的热议。
2017年将是集美区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这份报告不仅对2016年及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回顾,还站在新的起点上,分析展望了2017年和未来五年的任务与蓝图。今天,本报就为您解读这份权威报告,厘清集美发展的“过去与未来”。
回眸2016
经济规模效益持续提升
初步建立“4+X”现代产业体系
五年来,集美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初步建立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商贸物流、文化演艺传媒4大支柱产业,扶持发展新材料、水暖厨卫、纺织服装、体育休闲等特色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相结合的“4+X”现代产业体系。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人、省“百人计划”22人、市“双百计划”62人,引入台湾生产力中心辅导21家企业转型升级,集聚32家众创空间,建成全市首个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平台。区域性产业扶持政策“洼地”初步成型,出台惠企政策64项。
区产业引导基金参股设立子基金14只,总规模40.9亿元,数量及规模位居全市第一。
城市功能品质完善优化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集美新城实现五年基本建成目标,累计投资1120亿元,初步形成集聚态势。征地拆迁工作强力推进,完成征地4.36万亩,拆迁410.96万平方米,有力推动了集美新城、马銮湾新城、机械工业集中区等重大片区开发。
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田头、张庄等46个美丽村庄,灌口镇荣获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称号。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龙厦、厦深铁路和厦安高速等相继通车,地铁1号线集美段11个站点站房基本建成,6号线启动建设。高标准建设20公里环杏林湾绿道,集美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启用并列入国家试点项目。
人文特质魅力彰显
不断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活动
成功举办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00周年、首届嘉庚论坛等系列活动,创作电视动画片《陈嘉庚的故事》等一批文艺精品,集美学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集美弄龙阵头》获国家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集美年鉴》(2014)获评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
打造国际集美节旅游品牌,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国际气球艺术节、草莓音乐节、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等高规格品牌活动。
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深化,打造“心灵绿洲”、诚毅志愿者联盟等品牌,涌现出陈清洲等一批先进典型。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全面开展流域截污整治
投资12.41亿元全面开展流域截污整治,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小流域治理扎实推进;全区208个村庄污水治理全面铺开,全面完成生猪退养,区域水质明显改善。
实施杏林湾环湾截污工程,在全省率先试点对初雨污染进行截流处理,在全市率先建设截污工程智能化监控系统,通过改扩建、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日污水处理能力提高10.5万吨。
新增灌口风景湖等34个公园,天马山生态红线示范段等一批生态工程建成投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国家和省、市绿化考评标准。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新办中小学、公办幼儿园28所
五年来,集美区坚持民生优先,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8%以上。新办中小学、公办幼儿园28所,新增中小学学位3.5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4110个,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
市第二医院升格为岛外首家三甲医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稳步推进,完成2016年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目标。
健全“绿洲计划”社会救助体系,最低生活保障、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等标准大幅提高。全省首创对被征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等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工资性补贴,核发各类就业补贴5.27亿元。
新增康城、双乐等6个社区居委会。建成文教区后勤服务中心等5个村集体发展项目。投资1.3亿元提升改造安置房小区公共配套,办理安置房个人产权证1472套。
政府自身建设显著加强
灾后重建“集美速度”获各界点赞
过去五年,集美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议案3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47件、政协委员提案533件,满意率分别为98%和97.9%。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区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名列全省前茅,全省首创惠企政策集中服务平台,进驻中心的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增至108个窗口957项,日均办件量排名全市各区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台风“莫兰蒂”的正面袭击,全区党政军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抗御和灾后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恢复重建的“集美速度”被各界点赞。
2017举措
坚持创新发展 加快打造区域创新中心
集美以打造区域创新中心为己任,将推进产城学人融合,实现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联动,促进辖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鼓励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技术交易;集聚创新资源,加快产业园区、创新城区、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建设。
未来五年,集美将继续着力构建“4+X”现代产业体系,转换发展动能,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制造业领域,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机器换人、“两化融合”;软件信息方面,加快拓展软件园三期产业空间,围绕移动互联、动漫游戏、电子商务、大数据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等5大重点领域加快招商。
商贸物流方面,重点完善集美新城的商业配套,策划九天湖商业街区,围绕大明广场、诚毅书城、杏林湾营运中心,打造集美新城繁荣街区;文化旅游业方面,以“整合营销、全域旅游”为重点,力促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星巢”项目建成投用,打造灌口汽车小镇和动漫小镇。
坚持协调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要求,集美将建设跨岛发展新市区,进一步提升集美新城的功能品质。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建成多年的集美新城核心区,将加快形成商业繁荣的“中心街区”,集聚人气商气,实现集美新城十年集聚成城的目标。
以国际化生态海湾新城为目标,加快马銮湾新城建设。以“建设一片、配套一片、入驻一片、达产一片”的态势加快推进并基本建成软件园三期。加快“一心四片”融合对接、连片成势,构筑协调发展的城乡区域格局。
坚持建管并重,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加快旧城区的城市更新,建设一万套公租房、一万个公共停车位。其中,明年将建成投用宁宝公园、杏滨中心小学地下停车场,新增1000余个公共停车位。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
集美将通过推动山、海、田、城、路协调共生,打造鲜明的山海城湾美丽生态园林城市格局。
去年,集美台商投资区获评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集美将继续以此为抓手,严格落实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水环境治理,完成三溪一库控源截污,明年将全面完成杏林湾截污整治工程,并力争实现139个村庄污水集中纳管项目全部建成。明年,集美的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将提高到70%以上,新建建筑物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提供更多绿色福利。
城市景观提升将是明年集美的工作重点之一。围绕包括集美大道至孙坂北路沿线、集美大桥桥头片区等集美的各大主干道和主要城市景观区为主的“六线六片”重点区域,集美将全方位加快园林绿化、立面整治、夜景建设等改造提升工作,全面提升进岛门户等重点片区、重要线路和节点的绿化美化水平,打造具有闽南特色、温馨和谐的城市景观风貌。
坚持开放发展 争当改革开放的清新窗口
集美是海内外知名的侨乡,未来集美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开拓沿线国家新兴市场,扶持发展服务外包、跨境电商等新型业态,促进海外优势产业“引进来”和本区企业“走出去”。
利用台商投资区的优势,集美将不断深化对台交流融合,深入挖掘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品牌优势,推进对台产业深度合作,构筑两岸同胞融合温馨家园。同时,依托嘉庚论坛等平台,以嘉庚精神为纽带,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提升集美文化形象和影响力。并通过推动集美学村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加快集美侨乡博物馆建设,传承城市文脉。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
民生福祉是发展的“第一取向”。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集美区人口快速增长趋势仍将持续,并将在未来五年全方位进入高铁、地铁时代。
集美将继续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新增中小学学位3.2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7290个;不断深化提升厦门一中、厦门外国语学校、厦门实验小学、五缘实验学校与集美的合作办学成效。
医疗方面,将加快推进集美新城医院项目,支持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做强做大,推动灌口镇中心卫生院提升为二级医院并努力为提升为三级医院创造条件。启动区妇幼保健院住院部建设,新建锦园、北部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建成集美新城医院等高水平医疗机构。
在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方面,将以建设“全国充分就业城区”为抓手,加大对就业重点群体的技能培训和奖励扶助力度,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推进12家农村幸福院投入运营,加快杏南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扶持兴锦园等民营养老机构;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明年基本建成火车(新)站5号地块等安置房项目,启动福厦高铁和地铁4号线、6号线安置房建设,结合产业发展新建一批公租房和人才公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