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揭部分流浪者不愿接受救助背后故事 不少是职业乞丐

2016-12-21 09:31  张薇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卢超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些流浪汉在避风的角落里搭起了临时居所,但也难以抵挡渐渐降低的温度。

  一手遮光,一身的家当也随意放在身边。

厦门日报讯 连日来,厦门市救助管理站的“寒冬送暖行动”正在街头开展。街头巷尾、天桥地道,他们不厌其烦地劝导一名名流浪者进入救助站居住,过一个不受风吹雨打的“暖冬”。

但是,记者参与救助站工作人员现场行动时却发现,不少流浪者不愿接受救助,宁可露宿街头也不愿挪动半分,甚至有流浪者对工作人员大打出手……为什么他们宁可选择面对寒冷的风,也不愿住进温暖的救助站?

工作人员娓娓道来,为记者揭开了背后的故事。

有人打零工 担心住进救助站不方便

他们说,从救助站到工地太远了

一天晚上10点多,在火车站假日商城边的一处小巷内,救助站工作人员黄先生等人见到了三名流浪者在此露宿,经过近半小时的劝导,三名流浪者均无动于衷,不愿进入救助站。

其中一名流浪者老李说,自己平时在火车站周边打点零工,有时到附近的工地上搬砖。“工地在文灶,早上六点就要上工,我住在这边过去方便,晚上多盖几层被子也不冷。”老李说:“如果住进救助站,每天上午过来上工就太远了。”

当记者第二次跟随救助站工作人员来到假日商城附近,看到上次已经到救助站“认门”的老郭也在这里露宿。他说,救助站各方面条件都好,原来打算回来拿一些“家当”就住进救助站的,但也是由于上工太远,最终放弃了。

有人是职业乞丐 去了救助站“断财路”

有的乞讨者一晚能“赚”上千元

救助站工作人员说,现阶段的“寒冬送暖行动”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还有许多流浪者不愿接受救助。一部分流浪者是职业乞丐,他们不愿意接受救助。

工作人员说:“这些职业乞丐大多在我市知名景点或人流密集处乞讨,如厦大、南普陀、中山路附近地段等,他们有时一天能乞讨到二三百元。如果到救助站过夜,白天再过去乞讨,就比较不便,所以他们往往拒绝接受救助。”

救助站一位资深工作人员表示,在救助流浪者的工作中,他接触过两名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业乞讨者”。

过去常常在厦大、南普陀一带乞讨的老耿,由于小儿麻痹导致重度残疾,腿脚不便无法行走,趴在地上乞讨。“他形象比较可怜,嘴又甜,遇见市民施舍,‘谢谢大哥’‘谢谢阿姨’张口就来,因此每天收入都不错。”救助站工作人员说:“有时候遇见人流量大的时候,他一晚上收入都能有上千元。”这位工作人员说,老耿娶妻生子后依然以此为生,还能供养孩子上大学,“他收入不错,肯定不会进救助站的。”

另一位龙岩籍的乞讨者,也是重度残疾,四肢已萎缩。“他每日出门到人流量大的地方乞讨,都是由他姐姐送去,晚上再由姐姐将他接回,每日吃饭也是由姐姐喂食。据了解,他有付给姐姐一定报酬。”工作人员说,几周前,工作人员将他接到救助站,其吃喝拉撒均要工作人员全程陪护。

【部门声音】

希望更多的人 参与街头劝导

厦门市救助管理站黄科长说,自己不久前曾前往杭州。“杭州各社区、各街道工作人员都走上街头进行劝导,弥补了救助站的人手不足,这一点我觉得值得借鉴。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将流浪者劝导至救助站,再由救助站对其做一些思想工作,有愿意回乡的,救助站帮忙购票,行动不便的则护送回家。”黄科长说:“有时遇到一些‘一根筋’的流浪者,无法与其沟通,还要向工作人员动手的,则可以请公安协助处理。”

黄科长说,这样有计划地“群策群力”,能够更有力地推进街头流浪者的劝导,提升城区环境。

【呼吁】

应依靠救助站力量 来帮助流浪者

救助站工作人员也提到,许多救助工作之所以较难开展,也与我市许多市民过于“善良”有关——因为职业的流浪者、乞讨者们依靠市民的施舍就可以“收入不菲”,且过得比在救助站更加“自由”,所以许多乞讨者不愿意接受救助。

工作人员呼吁,市民们遇见乞讨者或流浪者,不要急于“慷慨解囊”,可以拨打救助站电话5511530。厦门市救助管理站24小时有人值班,接到电话后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流浪者。

工作人员说:“若是真的生活无着的流浪者,市民给一点零钱对其帮助也有限,还是需要依靠救助站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而若是职业乞丐,在不愿意进入救助站,也无法通过乞讨谋生时,自然会转而谋取别的出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