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林增 通讯员 林志杰文/图)昨日,“汇聚厦门筑梦航天——2016厦门青少年航天梦交流报告会”在诚毅科技探索中心举办,活动是“2016厦门青少年航天梦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原民辉,厦门市副市长李辉跃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此次报告会。
本次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指导,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厦门市委宣传部、集美区委区政府、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厦门住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厦门万舜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神舟航天文化创意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执行。
航天技术运用于生活 厦门的“感受”很直接
昨日的报告会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主题演讲,第二部分是嘉宾访谈。杨利伟、戚发轫、原民辉给“航天迷”献上了一道精彩无比的“科普大餐”。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原民辉的《世界航天器的发展》,讲述了世界航天史及中国的航天器的发展。原民辉说,中国的航天技术虽然起步比欧美国家晚,但是,中国航天人用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迅猛。到今天为止,全球共执行5577次发射任务,发射7487个航天器,中国至今共发射了302个航天器。
至于航天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原民辉说,航天技术不成熟时,对于台风的预测没办法做到精准,但是,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登陆位置、时间,这个对于台风多发的厦门就很有帮助。
航天英雄杨利伟 选择了就要勇于担当
在昨日的嘉宾访谈中,“航天迷”把一个个问题抛向了杨利伟、戚发轫、原民辉。
有学生问,当火箭冲出大气层的时候人会有什么反应?航天英雄杨利伟说,当火箭升空但还没进入轨道之前,航天员主要受到航天飞船上升中加速度带来的载荷。
但是,飞船进入太空轨道后,当火箭与飞船分离的一刹那,航天员就处于微重力环境或失重环境。这个时候,虽然航天员是被固定在座椅上,但是,会突然感觉自己离开了座椅。“在太空中,阳光很明媚,瞬间失重。”杨利伟说,在失重状态下,太空舱内连着固定绳的袋子,都会竖起来,“就像海里的水草一样,很壮观。”
谈到自己的业余爱好和为什么选择做一名航天员,杨利伟说,他平时喜欢运动、看书、听音乐,和大伙都差不多。“航天员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但是,选择这个职业,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要勇于担当,加入航天队员的那一天起,航天员就是把一切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说。“航天员要经过非常艰苦的训练,航天人身上要有一种奉献精神,我们要为中国梦努力,要为航天梦努力。”杨利伟说。
航天梦主题活动已吸引20万人次参与
昨日,杨利伟等人在访谈结束后,还参观了集美诚毅科技探索中心。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价值3000万元的飞天舱外服以及降落伞等航天实物正在该中心展出。目前为止,飞船、舱外服、舱内服、伞等航天实物在外同时展出尚属全国首例。
2016年厦门青少年航天梦主题活动于今年6月份启动。航天主题活动包括中国航天日纪念活动暨青少年航天梦科普活动日、航天梦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海峡两岸青少年航天梦创意绘画大赛、厦门青少年航天梦交流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活动现场参与人数已达20万人次。厦门市作为东南沿海的重要中心城市、海峡两岸民间交流桥头堡,开展航天主题活动对推动两岸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创新浪潮方兴未艾的人文集美举办青少年航天梦主题活动,对于大力弘扬嘉庚精神,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教育和科技创新,实现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