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BRT卧龙晓城站点的爱心墙。记者 陈理杰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雷妤)还记得去年火遍朋友圈的爱心墙吗?如今,在BRT斗西站、卧龙晓城站,又一面“爱心墙”悄然立起,墙面上挂满爱心大衣。即日起,市民可到现场捐赠和取用。
记者了解到,今天BRT将正式启动“童话暖冬”为主题的冬季爱心墙捐衣公益活动,活动将持续至12月20日,每天16:00—20:00。活动由BRT场站公司和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发起,由邻里社与微风乐集推行。
设在卧龙晓城站、斗西站
如果家中有闲置大衣,又不知哪里可以捐赠的,不妨把它带到BRT卧龙晓城站、斗西站。昨日,记者来到卧龙晓城站看到,主办方在闸机外的空地设了一面“墙”,并在“墙面”上装上衣架,今天,便会挂上已经收集好的冬季大衣。
有趣的是,与其说这是一面爱心墙,不如说是一个衣物展示柜,主办方在顶端安装了小射灯,让衣服看上去更有质感。
“这些衣服不是被丢弃的衣服,而是闲置的衣服,转赠给需要的人。”主办方介绍,之前他们已在厦大和社区宣传,已收到爱心人士捐赠的近百件冬衣,有的甚至连吊牌都没拆。
对于为何选择在BRT这两个站点,主办方说,斗西站和卧龙晓城站人流量适中,既不会影响上下班人流又不缺乏人气。
据悉,届时会有10多名厦大志愿者维护秩序,也请市民按需取用。
只接受外套,将统一管理
这些衣物是否经过消毒?这是最令人关心的一大问题。
主办方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捐赠衣物的品质与卫生,目前他们只接受大衣等外套的捐赠,从中挑选了八成新的衣物,并统一送至漳州一家大型洗衣厂清洁消毒。
“挂上去的衣服都是经过清洁消毒的,市民可以放心取用。”与此同时,本报也要提醒市民,捐赠衣物时不要自行挂上,请把衣物交给志愿者,或放入爱心墙旁边的捐衣箱,由志愿者进行统一管理。
建议市民尽量选择在16:00—20:00这个时间段,将清洗干净的衣服整理装袋(编织袋、环保袋、塑料袋、纸质袋)后再进行捐赠。
提醒
捐赠站点:BRT斗西站、卧龙晓城站
时间:12月13日—20日
每天16:00—20:00
要求:冬季大衣等外套,八成新
消毒一件冬衣 约需要10元
如今,厦门出现越来越多“爱心墙”,除了新设置在BRT两个站点上的临时爱心墙,还有今年刚刚扎根社区的邻里社爱心墙。此外,厦门多家公益机构如海峡公益中心、海沧石室禅院等都有设立捐衣点。
现状:扎根社区存活率高
扎根于社区的长期爱心墙,背后有一个公益组织“邻里社”。相关负责人木子告诉记者,他们受鹭江道爱心墙启发,于今年2月着手打造社区爱心墙,如今岛内外已有近30个社区设有爱心墙。
邻里社的爱心墙基于社区发展。“一开始我们就定位在社区,这样既便于管理,又能方便社区居民。”木子说。
昨日,记者来到前埔北社区,社区爱心墙被设置在文化中心一楼入口处。记者看到,爱心墙上并没有悬挂衣物,不过旁边有一个“爱心小屋”,小屋里摆放了一个衣柜。在现场,记者恰巧遇到了社区工作者颜女士把居民刚送来的衣服放进衣柜中。
“我每天都会来看看,看到杂乱的顺便收拾一下。”颜女士说,崭新的衣服一般刚摆出来,一会儿就被人拿走。那些款式较旧的衣物,邻里社一个星期会回收一次,经过挑拣、消毒后,将衣物进行二次捐赠,比如送给福利院、养老院,完全无法捐赠的衣物就送到石室禅院旧衣服回收点。
虽然邻里社团队仅有二三十人,但是得益于社区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目前社区的爱心墙回收利用率达到80%。
困境:消毒运输成本巨大
一次爱心衣物捐赠,要经过消毒、运输,当中难免产生巨大的成本支出。
据透露,冬衣消毒的费用较贵,每件约10元的成本;夏衣较为便宜,一件约为三四元。对于邻里社这种纯公益机构来说,半年多已经支出了一大笔费用。
在厦门,还有不少公益机构从事旧衣捐赠。海峡公益中心的旧衣捐赠项目从2011年入驻厦门至今,他们已经往西北地区捐赠了约100万件旧衣物。
负责人冉枝瑜告诉记者,他们不单是旧衣捐赠,还包括了一些图书、家电捐赠,其中最大的支出成本即是运输,虽然运输成本已经十分优惠,仅有其他同等物流成本的五分之一,但五年支出也达到了百万元。不过,与邻里社自主负担不同,这笔费用由赞助企业和公益企业共同来支付。
冉枝瑜说,在衣物利用上,他们进行了创新。如回收的衣物,约有70%的衣物达到捐赠标准,剩下30%无法利用的衣物用来再生,制作成再生环保拖把等,再赠送给需要的人。
公益是一项长期事业,如何能让爱心墙走得更远?与大多数公益机构一样,邻里社也面临着可持续问题。木子告诉记者,现阶段,他们打算引进一些爱心企业,共同来做公益事业。
如果您身边还有旧衣捐献的公益机构,请拨打8080000告诉我们。
鹭江道爱心墙最后去哪了
“爱心墙”这个名词,最初被厦门市民所熟知,是因为一次轰动厦门的创意———厦门财富中心与鹭江道的地下通道的爱心墙。
位于财富中心与鹭江道地下通道的爱心墙,火爆了一段时间后,最终无疾而终。它消失的原因在于太过火爆,衣满为患,再加上管理无法跟上,使得“爱心墙”变为“垃圾墙”。
引人深思的,是这面墙暴露出的问题:市民不缺乏爱心,但组织者应该如何管理和规范好这面墙?比如,爱心墙是否会造成占道、是否会引起火灾,是否经过严格的消毒等。
对于这次BRT设立临时爱心墙,BRT和厦大新闻传播学院的组织者也有类似的疑虑,爱心墙设置不能影响到BRT交通运输,现场不能混乱等。
经过多次的探讨和设计,考虑现场可能出现的情况,最终,组织者选择两个客流量适中的站点,并在每个站都配了十多名志愿者维护秩序。
客观来说,BRT爱心墙与鹭江道爱心墙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存在时间短,仅有七天,从实际操作上看,更便于组织者管理和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