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医界两名骨干医生意外离世,市民扼腕叹息,同事朋友深情追忆
-本报微信引发广泛关注,网友呼吁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时莫忘爱惜身体
王昭的办公桌上还摆放着厚厚一摞专业书籍
医院墙上的医疗组长栏中还写着尹小文的名字
厦门晚报讯 (记者 苏奇 廖可 匡惟)刚过去的三天,厦门医界接连传来两个噩耗,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两名正值壮年的骨干医生意外离世:7日晚,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王昭因主动脉夹层破裂抢救无效去世;9日凌晨,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尹小文博士因突发心脏骤停抢救无效离世。
昨晚,记者来到中山医院,科室前的照片墙上还留着他们的头像。沿着他们日常工作的轨迹,仍能发现他们生前的点滴。“两位都是有好口碑的医生,人都很随和,技艺精湛,工作勤奋,对科研也上心。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一名曾被这两位医生带教过的医生感慨道。
王昭:一个懂得关心身边人的“好大哥”
中山医院3号楼7楼血液科病房走廊墙上,王昭医生的职务与简介还未来得及换下。他平常最喜欢坐在办公室最靠里的位置,桌子上除了病历资料,还摆放着厚厚一摞专业书籍,其中有的书已被他翻烂,封面都不见了。
5日早上,王昭医生因“心慌、胸闷、胸痛”入院。7日,王昭突发心脏骤停,经过心脏按压抢救无效后,开胸发现主动脉夹层破裂,尽管医护人员全力紧急抢救,仍无力回天。据了解,今年43岁的王昭家有两个孩子,大的今年10岁,小的年仅两个月。
“明明前两天还在打招呼的人,以后却再也见不到了。”同科室的庄医生说,5日下午,王昭回到科室,还与同事们说笑,没想到这竟成了最后一面。
记者从多名医生口中得知,王昭被年轻医生们亲切地唤作“昭哥”。“工作中,他总是很热心地指导晚辈。”中山医院一名医生回忆,10年前,他与王昭同为教学秘书,两人一起参加博饼。见他第一次博饼不懂规则,王昭耐心地向他解释。
中山医院消化内科的一名医生回忆,他与王昭经常一起去厦大翔安校区给医学院的学生们教课、监考。但在他看来,王昭是个和善、踏实的前辈,一个懂得关心身边人的“好大哥”。王昭监考的是操作类的科目,学生们要一个个进去考试,虽然操作并不算难,但大家的熟练程度差别较大,王昭始终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讲解操作要领。
尹小文:一个爱钻研风趣幽默的博士
9日凌晨,中山医院急救室里忙碌如常,医生们万万没想到,120急救车送来的竟是一张熟悉的面孔——尹小文医生。“还没从昭哥的意外中缓过神来,一早醒来,又看到尹博离去。一个风趣幽默的人,就这样匆匆地、沉默地结束了一生。”该院一名医生感叹道。
全省首个呼吸科博士
整个科室的“顶梁柱”
中山医院3号楼9楼呼吸内科病房走廊里,记者在墙上的医疗组长栏中还能看见尹小文医生的名字。之前他负责的21个床位的病人,现已全部由其他医生接管。然而,许多病人还并不知道尹医生的离去。“没有和病人说,因为怕会给他们带来刺激。很多人与尹医生的关系很好。”一名护士说。
在医生办公室里,尹小文的办公桌就位于门边,桌面上放的最多的是医学书籍。一本1000多页的《实用内科学下册》格外引人注目。同事告诉记者,前天他还抽空在翻阅,随手合上后便放在了这里。“他平时很喜欢看书,知识很渊博。”
尹小文今年49岁,是医疗组组长、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也是福建省第一位呼吸内科博士,同事们都称他“尹博”。同科室的占医生评价道:“专业非常精深,是整个科室的顶梁柱。”
不修边幅爱开玩笑
主动帮怀孕同事分担工作
为人低调、谦和、幽默,和同事相处很好,这是多名同事对尹小文的评价。这个总是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医生,却非常体贴同事,时不时还跟大家开玩笑。
该院一名医生回忆,2007年他开始在中山医院实习,被分在尹小文医疗组。每天跟着他查房,他会讲各种常见呼吸病的鉴别诊断,指导他们看片子。2009年,硕士临床轮转,他又来到呼吸内科,这次没有被分在尹小文组,但也经常跟他一起值班。“特别喜欢和他搭班,看他永远气定神闲、处变不惊的样子。”
呼吸内科的一名女医生回忆,她怀孕时出现严重的早孕反应。当时科室十分忙碌,但尹小文却尽可能担下一些工作,独自查房,让她可以休息一下。尹小文还是不放心,特地找到护士长为她输液治疗。
夫妻分居两地
最后连一句话都没说上
据了解,由于工作原因,尹小文夫妻分居两地,老婆、孩子都在江西南昌,他还计划着让妻子也调来厦门工作。“最后连句话都没说上,就这样突然走了。”该院一名医生说。
“师兄,看到已成黑白的照片,眼泪就下来了。怎么可能是你?”尹小文的一名“师弟”留言道:“我们在一个治疗组的日子里,你说我临床思维好,让我暗自得意了好几天,你在我们小医生心里就是如兄如父的位置。”
【链接】
全国每年54万人心脏猝死
医生位列危险行业第三位
据第十五届世界心律失常大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每年约有54万人发生心脏猝死。在“十大猝死危险行业”中,医生位列第三。
据了解,两位医生去世后,中山医院迅速做出安排:一方面做好家属的安抚关怀工作,并积极协助家属处理善后事宜;另一方面,加强医务人员健康体检,组织更多有利于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活动,多方位关爱他们的健康。
【网友留言】
如果把他们都累倒了
谁来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昨日,《厦门晚报健康周报》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推出《厦门两天两位医生猝死……如果医生连自己的身体都没能好好爱护,患者怎么办?》。这条微信得到众多普通市民和医生同行的关注,截至今天上午,阅读量已破10万。网友们纷纷留言,表达对两位医生的缅怀与惋惜。
天马行空:一个有人性的记者,才能写出这肺腑之言,客观评价!
燕子:看着心里真的很难受,虽然我和您互不相识,但我知道您是救过很多人性命的“白衣天使”,最后却没能救自己。默默地流下了泪水,一路走好……
依静灵:愿所有的医生在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同时爱惜自己的身体。医院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医生的工作量,保证医务人员的休息时间。愿两位医生一路走好!
菩提:救死扶伤的医生,救治了病人的生命,却忽视了自己的健康。普济众生,医德高尚,但我并不点赞。你也有家庭也有孩子,他们一样需要你。希望医生们爱护好自己的身体,千万别透支,医院领导更要关心医生的健康,别再发生这样的悲剧。逝者安息,一路走好。
【市民来电】
黄先生:一个43岁,一个49岁,都是人生中最好的时段,也是他们事业的黄金时期,却英年早逝,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精神和体力过度透支,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健康。联想到我在天津大港油田的一位女医生朋友,也是40多岁,最近也因癌症住进了天津肿瘤医院。我的侄女和侄女婿也都是医生,一年到头很难有正常的休假。
中国的很多医生真是太累了,如果把他们都累倒了,谁来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医患关系,在医生为我们治病的同时,也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关心。因为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也会生病。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健康着想。祝愿可敬的医生和护士们都健康,因为只有你们健康,全民才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