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落地城乡环卫一体化 “生态宜居”日渐成为海沧的代名词。为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海沧区在原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基础上,在全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提升专项行动,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宜居度。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提升专项行动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四有”——有完备的处理设施、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责任监管机制。结合青礁院前和温厝山后的经验,海沧区启动莲花、山边、过坂三个村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上门收集,配备收集车辆和收集容器,逐户分发家用垃圾桶,逐步改变居民生活垃圾投放习惯,分批撤除露天垃圾容器。计划在2017年,全区所有村(居)实现生活垃圾密闭收集转运,所有村庄全面启动农村“垃圾不落地”。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单是政府的事,全民动手、人人参与,才能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真正落地生根。记者了解到,村(居)民委员会还制定了实施垃圾治理的村规民约,建立农村垃圾治理长效保洁机制。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动农村环境卫生市场化,推动城镇环卫保洁服务向农村延伸。 小流域治理过芸溪变身世外桃源 水清、岸绿、景美、民富。过芸溪是海沧的“母亲河”,呈“Y”字结构,穿过素有“中国玛瑙之都”之称的东孚街道,流经天竺山脚下,收揽东孚所有涓涓细流,汇入马銮湾。 干流总长15.1公里、流经6个村的过芸溪,流域范围内养殖业、玛瑙加工业规模较大,曾存在玛瑙小作坊多、蛋鸭养殖多及污水乱排、河道乱占等乱象,流域水质差,严重影响沿线村民生活品质和河道防洪排涝能力。经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如今的过芸溪,俨然成了一条绿色丝带。 过芸溪整治成为厦门小流域整治成功典范。过芸溪流域范围环境质量、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系统修复及人文景观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在外村民纷纷回乡创业,初步形成“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生态修复的创新样本。 河水碧波荡漾,河岸绿意盎然,田园风光醉人,民众生活安定、红火……东孚洪塘村的生态环境,自从过芸溪流域整治以来,变得更美了。村民们看到流域整治带来的生态美,还自发形成了过芸溪巡护队伍,配备一辆巡逻车,每天轮班巡逻,劝导群众停止破坏生态环境,爱护自然爱护家园,如今“Y”形河道已经成为周边村民散步锻炼的好地方。 湾区整治打造风光旖旎海湾 风光旖旎的海湾及海岸线,不断勾勒出海沧的美。漫步海沧湾,处处弥漫着海沧“生态美”的迷人芳香。越来越多的“新厦门人”在这里安居乐业,成为厦门岛外人气增长最快的区域。 在海沧区决策者看来,生态是最宝贵的资源和最大的竞争优势。湾区整治,势在必行——不仅要让湾内水更清,还要在湾区内的全部湿地种上红树林。 海沧湾岸线整治工程,项目北起海沧大桥,南至嵩屿码头,全长6.4公里,项目包括休闲广场、台阶式亲水护岸、亲水栈桥等,为了改善海湾环境,这一项目还将在海沧湾沿线及周边岛屿种植红树林,其中近海种植1.8万平方米,岛屿周边种植23.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休闲广场、台阶式亲水护岸、亲水栈桥等主体结构已完工。 长期以来,马銮湾大量水域被围占为虾池、鱼塘,并逐渐向湾中水域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生态修复项目作为马銮湾新城开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先行启动建设。生态修复面积为1646.47公顷,其中海沧874.80公顷,主要是对水域及周边区域进行生态整治,改善马銮湾的水动力条件及周边环境,建设内容包括水域清淤、中心岛及集美岛纳淤、陆域回填、临时围堰及临时围墙等。 |
相关阅读:
- [ 12-07]让志愿服务激发向善力量
- [ 12-06]台风灾后 集美区委办开展自救志愿服务活动
- [ 12-06]省直机关开展“大手拉小手 护绿一起走”生态文明亲子志愿活动
- [ 12-06]宁化县卫计局开展“国际志愿日”义诊活动
- [ 12-06]省气象台在福建省首届志愿服务大赛中喜获铜奖
- [ 12-06]仙游团县委开展“12·5‘志愿同心·创城同行’”志愿服务活动
- [ 12-06]聚力公益,与爱同行 ——漳州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精彩纷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