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海沧”再谱文明创建新篇章。(记者王火炎航拍器摄)
台风后,志愿者们到路边扶起路上的树木。
志愿者们纷纷深入海沧的各个街道洁净家园。(记者林铭鸿摄)
悦读福袋·传递爱走进海沧兴旺社区。 (邱雅萍摄)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受孩子喜爱。
厦门日报讯 (文/图记者 薄洁(除署名外) 通讯员 林晓蕾)“一天内”主次干道基本抢通,“三天内”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七天内”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莫兰蒂”台风后,新老海沧人迅速拧成一股绳,海沧区11000多名党员和两岸义工联盟的志愿者也奋战在灾后重建一线,“海沧速度”让人折服。天灾面前,海沧人展现了奉献友爱的“海沧气质”,彰显了众志成城的“海沧力量”,完美诠释了文明城区的精神内涵。
城市承载文明,文明滋养城市。亮丽的文明底色,让这座连续三届荣膺“全省文明城区”称号的新城更具魅力,日益聚焦海内外的目光。当前,全面建设“五大发展”先行区的海沧,正用独特的“文明精神”与“文明气质”,再谱文明创建新篇章。
【重长效】
双管齐下
实现督查检查“双覆盖”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环境品质、人文意蕴等共同反映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水平。然而,文明创建工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久有效的坚持,建立文明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为了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海沧区探索优化督查检查机制,建立了专项督查组和“6+X”督查组“双联动”机制,实现督查检查“双覆盖”,以问题为导向,纠查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双管齐下的督查检查机制,不仅优化了工作流程,更提升了破解难题的能力水平,只要一发现问题,必须由责任单位牵头解决,区创建办全程跟踪。海沧还引入“互联网+”思维,建立了“文明创建工作群”,“6+X”相关部门(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委文明办等)全部被纳入其中,做到线上即时响应,线下联动处置,让“互联网+”文明创建发挥出最大效能,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今年初,海沧区还率先实行区级文明创建暗访制度,组建以区创建办、区委新闻报道组等为成员的区级文明创建暗访团,针对该区文明创建存在的短板问题,进行巡查暗访,并将发现的问题以《督查通报》的形式进行曝光并督办。这份《督查通报》还同时抄报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6+X”督查组。查问题、抓整改、回头看……今年以来,文明创建暗访团组织各类暗访检查13次,成为助推文明创建工作长效常态的有力抓手。
【重提升】
以人为本
让市民群众共享创建红利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海沧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文明创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真正使文明创建过程成为持续改善民生的过程,让市民群众共享创建红利。
品质引领,城区环境持续提升。在海沧,“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平台正在全面拓展,城市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除了对市容市貌、交通管理等展开攻坚战,海沧区还致力打造优质的生活环境。海沧区街头巷尾家喻户晓的“文明小袋鼠”也成功升级,在全区推广“文明小袋鼠·垃圾要分类”活动,深化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工作,打造5条分类直运示范线路及9个试点社区,倡导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
创新推动,文明素养持续提升。110门特色课程、18项特色活动……在海沧,13个社区书院已然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创新拓展社区书院平台,采用开办流动讲堂、开设虚拟书院的“线下+线上”模式,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化拓展,品牌传承持续提升。作为2016“孝行海沧”公益季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佳孝道民星”和“优秀家训”在海沧全区一经启动,立即引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十佳孝道民星”和“优秀家训”还走进海沧各个社区书院进行社区巡讲、巡展活动,对孝心事迹进行网络展播,累计浏览数超30万人次,向社会传递“孝老爱亲”的正能量,让礼信孝廉的美德继续传承,让每个人都以孝顺为荣,以敬老爱幼为荣。
【重融合】
立足两岸
加强志愿服务交流合作
26支队伍,360多场次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多达4.8万人次……如此亮眼的成绩来自海沧两岸义工联盟。自2014年10月12日,海沧区成立全国首个两岸义工联盟以来,品牌影响力不断发展壮大。
海沧,立足两岸志愿服务交流合作,让这座活力新城更具勃勃生机。海沧两岸义工联盟已然成为两岸同胞共享志愿精神的核心载体,建立“以台胞志工为带动,与专业社工机构合作,以义工为参与对象”的“三工联动”模式,涌现出了“两岸爱心”、“文明小袋鼠”、“悦读福袋传递爱”等十多个特色项目。
融合发展,再注生命力。两岸义工联盟成立以来,海沧区还打造了“海沧两岸义工交流合作工作室”和“海沧两岸义工联盟服务中心”,通过举办两岸义工交流座谈会,海峡两岸优秀的公益理念在讨论交流中融汇,提升凝聚力。在海沧自贸园区台湾创业馆,还设立了“两岸义工联盟实训基地”,为入驻企业及两岸创业青年提供自贸区政策解读、业务办理引导协助等服务。
在海沧大街小巷,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已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安全出行不违规、垃圾分类不落地、节俭用餐不浪费……在青礁慈济宫、厦门儿童公园、嵩屿码头等,“红马甲”手举“‘八不’行为规范”宣传牌,劝导不文明行为,倡导市民文明行为养成。来自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的海沧两岸义工联盟的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人,成为海沧新城文明时尚符号之一。文明和谐、从善如流在海沧蔚然成风。
【品牌活动】
党员志愿服务进社区
工作在单位、活动进社区、奉献双岗位——海沧区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进一步凝聚了党心民心,促进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致力于实现在职党员服务群众“全天候”、“零距离”。
用脚板丈量民情,解决百姓身边的小事、实事和社区的难事。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在职党员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壮大村(居)集体经济等微建议1800多条,参与无物业小区管理、绿地认养空间认管等微自治1600多次,开展洁净家园、和谐邻里等微志愿2900多次,满足群众微心愿2100多个。
一个党员就是一支火炬,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防抗“莫兰蒂”台风期间,海沧区广大党员干部奋战在一线,组建“党员抢险队”、“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150多支,真正做到哪里有灾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志愿者”。
洁净家园行动
全民动手,洁净家园。穿上红马甲、戴上手套、拿起清扫工具——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居民、志愿者,纷纷深入海沧的各个街道、社区和农村,此时,他们变身为城区“美容师”,向“脏乱差”说不,用实际行动吹响了海沧区全面提升城区环境的号角。
扮靓城区环境,人人都是主力军。打扫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死角,修剪树木花草,疏通管道淤泥,维护道路保洁……在洁净家园行动中,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来到村居一线,营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
“莫兰蒂”灾后重建中,海沧区各界也充分发扬主人翁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不等不靠、自救互助,积极开展防台救灾,让辖区内的生产生活秩序得以恢复。海沧区机关党员干部走进村居,与广大群众一同开展洁净家园行动,清整残余、装扮家园,为早日恢复家园环境,出自己的一份力。文明创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这也是海沧新城越来越美的内核所在。
悦读福袋·传递爱
一本本图书有了“生命”,通过“悦读福袋·传递爱”活动,“飞”到需要的人的身边。海沧区以互动阅读为纽带,开展“悦读福袋·传递爱”活动,在全区倡导纸质阅读、亲子共读,在传递阅读中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悦读福袋·传递爱”活动由海沧阳光书店负责人陈雅勤发起,海沧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等部门联合主办,海沧阳光书店承办。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到传递图书的队伍,福袋传递活动也从学校延伸到了社区,一些爱心企业也加入到捐赠福袋的行列。
“悦读福袋·传递爱”已经基本实现了海沧城区范围内各个社区、学校、公共场所的全覆盖,海沧区居民图书借阅量在近年来每年增长7.8%。
兴旺社区“微自治”
让居民做主,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海沧新阳街道兴旺社区探索打造自治品牌,创建全省首个“居民自治孵化器”——“四民家园”(民生倾听室、民情调查队、民智议事厅、民心服务站),建设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居民协商共治的新模式,着力打造“微笑社区”品牌。
“微自治”也增进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微自治”开展以来,兴旺社区举办自治议事活动17场,议事35项,推动解决27项;组织开展“特色之家”活动39场次,参与群众5600多人次,实现了社区事务居民理的共治格局。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2011年—2015年,海沧区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第一名。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海沧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近年来,海沧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张名片,基本形成“一校一特色”的传统文化氛围。
践行朱子家训,展示美好品德。在朱子文化进校园中,让学生通过学习朱子家训,充分体践认知传统道德标准的魅力。
海沧区还开展了文明礼仪进校园、诚信教育进校园、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民族器乐进校园、书法教育进校园等“六进校园”活动。
【荣誉榜】
●海沧两岸义工联盟获评全国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两岸义工联盟品牌活动“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获评全国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海沧两岸义工联盟成员单位——两岸阳光故事家族获“中国社会创新奖”十大优胜奖
●海沧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获“全国心理助人与社会工作服务站”、“全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示范站”称号
●长庚医院志愿服务驿站获“全省志愿服务示范驿站”
●近年来,多名海沧人荣登“福建好人榜”:“见义勇为好人”蔡志扬、高强、陈坝钦;“诚实守信好人”郑金泉;“敬业奉献好人”谢淑美、洪清山;“孝老爱亲好人”张翠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