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际社会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艾滋病和艾滋病毒依然是人类健康最严峻的威胁之一。 如今,艾滋病病人所面临的,不单是与病毒的抗争,更多的是与这个社会长期以来的歧视抗争。谁能给予他们灵魂的救赎?在今年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本期《壹号读本》,我们就走进艾滋病人生活中的一束阳光———志愿者,透过他们解读艾滋病人的内心世界。 海西晨报讯(记者 雷妤)如果说摆在艾滋病人面前的是一片迷雾,那么,张晓明的出现,至少给这片雾蒙蒙的生活注入一丝温情。说起张晓明,大多数人都不知他的真实身份,但说起“艾小错”这个名字,在艾滋病圈中却小有名气。很多艾滋病人顺着“微博”找来,只盼和他聊个天。 10年前,因一次机缘巧合,他走上公益之路,2009年创办厦门蓝凤凰公益小组。到目前为止,他们帮助的感染者和病人超过千人,该小组也成了厦门为数不多的艾滋病关怀公益组织。 今天,记者走进张晓明,透过他,也许可以瞥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困境与自我救赎。 初识 一通电话让他认识HIV 当过兵、做过记者、当过秘书,甚至还卖过保险、做微商、当会计,十年来,晓明换了不少工作,只有公益之路,十年如一日。 在他海量朋友圈信息中,有一句话引起记者注意。“我淡然安静的脸,你无助绝望的眼。”这是一首小诗里的句子,作于去年,隐晦记录一名试图自杀的艾滋病患者。晓明把这名患者称作兄弟,他说,后来这位仁兄活得很健康。 因为豪爽而淡然的性格,晓明周围聚集着许多朋友。这当中,有不少把他当成人生知己的艾滋病人。在他看来,给予艾滋病人最大的关怀,就是给予他们应得的普通人的待遇。 晓明说,初识艾滋病,是源于十多年前一通求助电话,一位朋友用几近留遗言的语气告诉他,自己得了艾滋病。“说实话我也会恐惧,后来我上网找了一些资料,知道了传播途径,就不害怕了。”为了解开朋友的心结,他开始接触艾滋病人,学习艾滋病知识。越深入了解越让他感到急迫,有太多的艾滋病人需要帮助。 这种帮助并非只是疾病上的救治,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引导,有太多病人因为被歧视而恐惧,无法正视自己的疾病,甚至拒绝治疗。张晓明觉得,他应该做点什么。 |
相关阅读:
- [ 11-30]漳州边防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 [ 11-30]梧村社区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
- [ 11-30]尤溪县疾控中心走进校园开展艾滋病知识讲座
- [ 11-30]厦门湖里马垅社区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 [ 11-30]明天是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患最渴望就是被包容
- [ 11-30]更加注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继续将我国艾滋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 [ 11-30]李克强:继续将我国艾滋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