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海沧大社工模式再获国字号殊荣 成文明厦门新亮点

2016-11-23 08:42:35杨继祥林岑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卢超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社会组织“破壳”而出,将服务送到家门

“课程很实用,针对性强,大家听了很解渴。”日前,在位于海翔社区六楼的海沧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来自全区的35家社会组织负责人及社工,在听了福建省社会学会副会长黄耀明带来的《社会组织的目标定位与内部管理》讲座后,纷纷点赞。

基地工作人员刘秋莲告诉记者,像这样每月一期的“能力提升大讲堂”之所以广受好评,缘于它的订单式生产,要上什么课、听什么内容,先广泛征求各社会组织的意见,然后按需下单,为广大社工充电加油。自基地运营两年来,已组织各类培训23场次,参加人数超过3000人。

日前,从北京传来喜讯:厦门海沧区获评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全省仅三个、全国35个。海沧这一“国字号”殊荣,成为“有大爱、有品格、有力量”的文明厦门又一新亮点。

2012年,海沧被确定为全国第九个、南部省份第一个社区管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2013年,“社区微自治”获首届“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2014年,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2015年,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通过结项验收,青礁村院前社城乡一体化、兴旺社区“微自治”项目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2016年,“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标准化”项目全国试点并高分通过终期评估……

“让海沧的发展既有速度,也有温度。”正如前不久召开的区委四届二次全会所言,这五年来,海沧区在加快跨岛发展、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依托、社工为骨干”的相互融合、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三社互动”运行机制,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社会组织“破壳”而出,将服务送到家门

“课程很实用,针对性强,大家听了很解渴。”日前,在位于海翔社区六楼的海沧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来自全区的35家社会组织负责人及社工,在听了福建省社会学会副会长黄耀明带来的《社会组织的目标定位与内部管理》讲座后,纷纷点赞。

基地工作人员刘秋莲告诉记者,像这样每月一期的“能力提升大讲堂”之所以广受好评,缘于它的订单式生产,要上什么课、听什么内容,先广泛征求各社会组织的意见,然后按需下单,为广大社工充电加油。自基地运营两年来,已组织各类培训23场次,参加人数超过3000人。

据了解,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海沧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采取“引进+孵化”的方法,重点培育和发展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目前已有乐群社工、美丽心灵社工等23家社会组织入驻。

社会组织在基地引进或孵化成功后,政府搭建供需“相亲”会,通过项目购买、以奖代补和公益创投等扶持方式,支持其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将公共服务的触角延伸到街道和社区。

“多亏了心灵花园,在‘拈花惹草’中,我从压抑、烦躁和自卑的心理困境中走了出来。”日前,谈起海兴社区居民心理关怀园艺治疗项目时,来自海沧自贸园区的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王先生口中的“心灵花园”,位于兴港路海兴社区居委会三楼,是利用露台空间打造的一个室外园艺心理疗愈花园。走进花园,文竹、绿萝、车前草、薄荷、香茅等植物映入眼帘,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美丽心灵社工中心的工作人员秦瑶告诉记者,该项目通过园艺治疗与传统心理干预相结合,以社工专业技能提供个案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改善与疗愈,已成为广大居民的心灵港湾。

在兴港路另一侧,每天早上8时,家住海沧天湖小区12号楼的黄阿姨准时下楼,来到小区垃圾分类点,和其他居民一样,将三袋不同颜色的垃圾分类投放。

日前,乐群社工服务中心的邱伟泽在培训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年10月天湖小区被确定为海沧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以来,乐群社工就全力推进这项工作,仅上个月就组织开展了六场大型专题活动,目前已在全区掀起一股全民参与的热潮。

为了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海沧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等4个指导性文件,区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能力建设、规范化管理、购买服务以及公益创投等,有力地培育扶持社会组织成长壮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