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人员”
他盗用你的身份证做了违法的事情,现在帮你转接上海刑侦队队长。
“刑侦队队长”
你的身份信息和犯罪分子有牵连,我们要把你逮捕!
“检察长”
你的这些钱来源有问题,我怀疑是犯罪分子给你的赃款、贿赂!
“侦查科科长”
你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开一间房,再打电话给检察长做笔录。
“检察长书记官”
你把钱取出来,到银行转给我们指定的北京金融鉴定中心账户,鉴定是否为赃款。
“刑侦队队长”、“检察长”等接连而来,说她涉入犯罪事件中。他们让她去开房,让她去转账,遇到银行人员询问,还要应付说是给读书的孩子转的。
一时深陷恐慌谜局的她,两次汇款被骗了2万多元,家人提醒后才幡然醒悟,随即报警。
原来,那五人全都是“演员”,他们的“剧本”其实也都是被曝光过无数次的老骗术,但或许是五个骗子的“演技”高超,还是成功得手。在这部“大戏”中,王女士成了唯一一个不知道剧情的“女配角”。
对这类案例,民警还是那句话:任何机关或者单位,都不会要求在电话里直接转账,而是要开具单据通过银行等按照正规程序缴纳钱款,要求直接转账的,百分之百是骗子。
剧本1
“群演”配合 电话后面喊着“查案”
中年女子王女士(化名)住在翔安马巷,1月6日上午9点左右,家里的座机来电,王女士接起一听,是一段电信营业厅的语音提示,说是家里的电话马上要停机了,按“0”可了解情况。
“前几天才刚刚充了钱呀。”王女士疑惑之余按了下去,接电话的是一个年轻男子,表示要帮王女士查原因,随后突然语气严肃,称她的身份证被上海一家银行的大堂经理盗用,还做了违法的事情,“现在帮你转接上海刑侦队队长”。
电话一转,换了一个声音:“我是上海公安局刑侦队队长!”
“他电话那边很吵闹,都是有人在说什么查一下、逮捕、同伙的字眼。”王女士回忆说,她一时被迷惑了,没有怀疑。
接下来就是“套路”了,对方说,犯罪分子涉案的赃款有400多万,他们怀疑王女士参与此事,“我们要把你逮捕!”
王女士马上就慌了,急忙表示自己是清白的。这时,对方的语气微微松下来,让她打电话给一位北京派下来处理案件的“检察长”,还称,“他处理这个案件已经三年了”。
剧本2
黑脸白脸 又发传真又要开房
电话接通后,“检察长”语气不善,询问她和犯罪分子的关系,并且准确说出了王女士的身份证号码以及住址。“你卡里的钱来源有问题,我怀疑是犯罪分子给你的赃款、贿赂!”王女士赶紧再表明自己的清白,“检察长”表示需要王女士继续配合,还强调说:“这是秘密案件,不许告诉你家人包括你丈夫!”“等会儿会有一个侦查科科长,把这个案件的公文传给你。”“检察长”最后说。
不一会儿,那个“科长”果然来电,对方语气较为和善,表示相信王女士是清白的,还安慰她先不用担心,还称他会传给她一份抓捕犯罪分子的公文,并让她把所有证件、银行卡放进包里,出门去找传真机。
王女士出门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台传真机。传过来的公文非常模糊,王女士看不清,“科长”并没有多做说明,而是叫王女士找一个没人的地方,最好是开一间房,保持电话畅通,再打电话给“检察长”做笔录。
王女士真的去附近开了一间房,并给“检察长”打电话。这一次,“检察长”语气好了很多,还安慰王女士不要害怕,开房钱以及中午饭钱等都会帮她报销。
剧本3
煞有介事 银行可能也是“同谋”
终于到了最后的环节。“检察长”要求王女士去把银行卡里的钱都取出来,他们要审查,并强调此事不许泄露给任何人。
对方还郑重其事地说,连银行的人都可能有涉及,看到有鬼鬼祟祟的银行人员,要把对方的工号记起来,“银行的人问你取钱要做什么,你就说小孩子读书要钱”。
之后,王女士取出1.1万元,到一家银行转给对方指定的所谓“北京金融鉴定中心”账户。“检察长”称鉴定只需要十分钟,鉴定完后,钱会自己回到她的账户。
十分钟后,王女士没有收到汇款,便致电“检察长”,这次是一位自称“检察长的书记官”接的电话。“你还有张卡有问题。”对方说。于是,王女士通过电子转账的方法,又把这张卡里的1万元汇到另一个“鉴定账户”……
对方称,这次鉴定需要很长时间,隔天早上会把钱给王女士汇回来,“没事了,回家吧”。
到这里,这场大戏终于“落幕”了。直到当日傍晚,在家人的提醒下,王女士才察觉自己被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