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翰冰正在创作鱼骨画。 林翰冰的作品《海魂》由单一的一种鱼骨制作,表达的是鱼儿原本在海里快乐生活,但受到水污染影响,快乐不再的景象。 海西晨报讯(记者 叶子申)平时我们吃鱼剩下的鱼骨头,也能变成美丽艺术品,或许你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但有人就将其变成了现实。这个“化鱼骨为艺术品”的人叫林翰冰,目前就住在鼓浪屿。不久前,林翰冰接受晨报记者专访,讲述他与鱼骨艺术的特殊“情缘”。 林翰冰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福建漳州平和人。他从小就热爱艺术,喜欢画画。“我特别喜欢幻想,整天爱琢磨一些奇怪的事,也许这就是艺术天分。”林翰冰说,后来,他如愿考上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工业设计专业。他梦想毕业之后能当个随心所欲的艺术家。 但他的艺术之路走得并不顺。1989年,从学校毕业后,林翰冰一开始未能进入艺术类单位,而是进了鼓浪屿的一家高频设备厂,当一名普通的工人。两年后,鼓浪屿开始搞旅游纪念品开发,他的艺术才能受到赏识,被调去开发旅游工艺品。 可好景不长。“5年后,这家企业因效益不好解体了。”林翰冰说,之后,他辗转不定,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不过,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艺术的灵感来得猝不及防。“一次,我与友人用餐时,点了一条桂花鱼。我埋头吃鱼,吃完了用筷子夹起那鱼骨头来看。”林翰冰说,当鱼肉都被吃干净后,鱼骨的形状清晰地呈现出来。 灵光一闪,照亮了林翰冰的内心。“好美啊,这骨头真像是一个美丽少女在拉小提琴!”林翰冰说,从那时起,他便起意要以鱼骨入画,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林翰冰说,鱼骨画,顾名思义,是以鱼骨材料为原料,构图作画。常见的鱼骨材料包括鱼骨、鱼骨刺、鱼鳍、鱼鳞、鱼眼、虾须、蟹壳等,都是餐桌上寻常可见的废弃物。鱼骨材料一般要经过脱肉、净白、去腥、去味、防霉、烘干等12道工序,方可作画。由于鱼骨材料造型各异,变化万千,经过巧妙构思和精心搭配,可制作成各种精美的画。截至目前,他收集了五六百种鱼的鱼骨,共制作了1000多件鱼骨艺术品。 2006年4月,林翰冰在鼓浪屿上创办了东方鱼骨艺术馆。这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首家专业鱼骨艺术馆。目前,这座鱼骨艺术馆也成了鼓浪屿的“地标”,每天吸引不少游客。 在林翰冰看来,鱼骨艺术变废为宝,是一门崭新的环保艺术。“鱼骨材料取自自然界,其造型、色泽、质地都具有一种天然的美感,所以,鱼骨画是一种自然艺术品。”林翰冰说,开设鱼骨艺术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广这种变废为宝的环保艺术,倡导环保观念,宣传海洋文化。他期待,未来能建造一座国际海洋文化艺术博览园,让更多人了解环保艺术。 |
相关阅读:
- [ 11-09]全国百家艺术影厅布局完成 想看文艺片不愁找不到地儿了
- [ 11-09]网剧《哎呦,表演系》热播 绽放艺术系青春梦
- [ 11-09]艺术电影何时完成一个小目标?
- [ 11-08]国际雕塑艺术展将在莆田举行 参与评选有机会获游船船票
- [ 11-08]2016海峡两岸古琴艺术交流系列活动在榕举行
- [ 11-08]中外艺术古厝里碰撞火花 澳头文化艺术第二季开幕
- [ 11-07]日本东京一户外艺术装置突然起火 烧死5岁男童
- [ 11-07]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书画邀请展暨艺术扶贫活动在榕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