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能让尸体“开口说话”厦法医:有时离尸体仅几厘米

2016-11-08 08:09  陈小斌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文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法医张海龙(下)正和同事一起在勘查现场。(资料图)

海西晨报讯(记者陈小斌)近段时间,悬疑刑侦网络剧《法医秦明》的热播,让不少人对法医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法医肃然起敬。

那么,现实中的“秦明”是否和剧中一样呢?

作为法医,要面对惊险、恐怖的命案现场,他们不仅要面对尸体,还要让尸体“开口说话”。昨天,记者走进湖里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技术科,采访法医张海龙,为您揭开“尸语者”的神秘面纱。

蹊跷浮尸证实为自杀

10月16日18点多,有市民报警,在五缘湾木栈道海边,疑似有人遇难。民警发现两具尸体,一男一女用绳子绑在一起,一端绑在男子腰部,一端绑在女子的腿部,让人匪夷所思。

接到警情后,张海龙和同事立即赶往现场,经现场勘查,张海龙确认这两人身体无明显外伤,死于溺水,并推断出他们下水的时间和地点。随后,他们将这些调查结果交给刑侦大队民警。民警经过调查,最终确定这2人为自杀。

事情并非就此结束,赶到厦门的女方家人质疑警方的调查结果。张海龙就向他们讲述客观事实和严谨调查经过,让女方家人信服警方的调查结果。

有时离尸体仅几厘米

张海龙告诉记者,在《法医秦明》中,有开着凯迪拉克、穿着西装革履的法医,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看不到的。工作时,法医一般穿着警服、解剖衣或便装。

需要张海龙他们出马的案子,大都涉及人身伤害,接触尸体是家常便饭。每次到现场,张海龙为了不让唾液污染到血迹、烟头等物证,张海龙他们都会佩戴好口罩,如果是有腐败的尸体,他们则会戴防毒面具。“但高度腐败的尸体,味道非常大,不管怎么防,那味道依然闻得到。”

张海龙表示,在检验时,有时需要看、闻得更仔细,离尸体仅仅几厘米的距离。他们每次从现场和实验室走出来,都会在脑海中反复推敲案情,准确无误后,才能踏实吃饭,睡踏实觉。

被打者“诈病”被揭穿

除了让尸体“开口说话”外,法医还有另一个重要职责———伤情鉴定。

据了解,来做伤情鉴定的人,大都是因为得不到满意的赔偿,或希望通过鉴定结果,让对方受到更重的处罚。因此,有时会出现“诈病”或故意夸大、改变原有的伤情,这样的案子,张海龙也碰到不少起。

2014年底,林华(化名)被人打了,他随即申请伤情鉴定,一见到张海龙,就一直强调他被打后,双眼视力下降,并出具医院诊断材料证明。

张海龙他们发现,林华的眼部确实有瘀青,但眼部周边没有骨折、视神经等结构也没有实质性损伤。随后,张海龙联合眼科专家,通过专业检查和合理推理,最终确定林华是在撒谎,拒绝开具《伤情鉴定书》。

张海龙坦言,每年接手的伤情鉴定量很大,“但我们所接的每起案子,都容不得一次错误的出现”。

吐槽《法医秦明》

法医工作中不能用手擦汗

法医在工作中,暗藏极大的危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染上传染病。7年多以来,张海龙养成一个习惯,每次回家前,都会洗澡,尽力除去附着在身上的“怪味”。

在解剖尸体的过程中,处处暗藏看不见的风险,因此,法医每次都谨慎再谨慎。

“最可怕的,就是尸体附带有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张海龙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对两具携带艾滋病的尸体做尸检,至于其他尸体有无携带艾滋病,他无从得知。“尸检过程中,难免会被尸体内的血液溅到脸上,如果这些血液中含有传染病病毒,又溅到眼睛或伤口,就非常危险。”

说到这,张海龙还吐槽了《法医秦明》中法医在工作中用手擦汗的情节,现实中的法医是不会这么做的,这样不仅会危及自身安全,也会污染物证。一旦物证被污染,极有可能会切断案件侦破方向,让案件陷入僵局。

张海龙可谓“科班出身”,其从事法医职业,家里人也支持他。尽管身边有人会不理解为何张海龙选择这份“小众”的职业,但他并不在意。他说,做好本职工作,客观公正处理好每一起案子,才是他该继续做好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从事法医工作,一定要有足够强大的内心。”

他们有一颗温暖的心

“活人可能撒谎,但尸体不会。”这是法医界流传较广的一句话。在他人经历生离死别之时,法医需静下心,抽丝剥茧,从中寻找答案。也正因如此,在外人看来,法医有点冰冷。但并非如此,他们冰冷的外表下有一颗温暖的心。

张海龙经常接到一些意外死亡的案件,有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有的死者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突然失去“顶梁柱”。张海龙看到这些场景,有时会偷偷抹眼泪。这就是他的法医工作,他们以强大的内心和专业的方法,给死者及其家属和社会一份满意的答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