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书画家交流笔会举行。(张天骄摄)
办在红砖厝里的作品展。(张天骄摄)
厦门日报讯 (本报记者 王元晖 沈彦彦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蔡江沈)这里的燕脊屋檐下,古色古香的红砖厝内,从昨天一早开始便人来人往。200多幅书画作品被悬挂在带着岁月斑驳痕迹的墙面上,如同把室外的许多风景场景一同“搬”了进来。一股股浓郁的文化气息,从这一大片著名的古建筑中夺门而出,向着远处散发开去。
位于大嶝岛田墘社区的“金门县政府旧址”,因为“大嶝金门乡情乡贤画家美术作品展览”而遍布着“文艺味”。村民们来了,厦门各地的文化界人士来了,就连海内外不少知名的艺术家们也来了。
吸引大家的,除了这些精美的书画作品本身的魅力外,便是正在举行的第二届纪念林希元文化节的丰厚内涵。此次办在村民们自己“家”里的书画展,仅是文化节五大系列活动之一。
10月30日是理学名宦林希元的535年诞辰。办在大嶝岛的第二届纪念林希元文化节,让这几天成了众多大嶝人的共同的节日。包括“传承希元精神,美化田墘家园”两岸专家论坛、大嶝金门乡情乡贤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纪念林希元文化节文艺晚会、两门画家画两门乡情书画精品展、两岸书画家交流笔会等在内的五大活动系列,在三天里陆续登场。
每一个节庆活动都有落幕的时刻,然而,纪念林希元文化节却有些例外——田墘社区的那场作品展,一办就是三个月。而接下来,又有一场新的作品展将与其无缝对接。
红砖古厝见证两岸交流崭新篇章
田墘社区的红砖古厝,昨天留在不少来自海峡对岸同胞的相机里。以乡贤们的美术作品组织成画展,并搬进这里,取得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用文化节活动发起者和组织者郑瑞勇的话来说,“那是别有一番韵味”。
“希元文化是联系两岸的一条特别珍贵的纽带,因为它维系着两岸深厚的文化情缘。”金门燕南书院首任院长杨树清这两天不止一次地这样说。昨天下午在大嶝希元书院举行的两岸书画家交流笔会,更让文化成了艺术家们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以大嶝田墘社区举办纪念林希元文化节为契机,当地宣传名人故事,弘扬名人文化,使家乡名人林希元的故事得以流传和弘扬。而这一点,同样引发了海峡对岸的共鸣。
在这个文化搭建的舞台上,两岸的手又一次紧紧地牵在了一起。在第二届纪念林希元文化节上,金门燕南书院与大嶝希元书院的签约结盟,让郑瑞勇兴奋不已,在他看来,没有两岸共通的文化,隔着浅浅海峡的两个书院,也不可能“走到一起”。
着眼“草根”高雅艺术融入村民生活
一场“两岸群星演唱会”,前天晚上把田墘社区林希元纪念公园变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台湾歌星阿吉仔与厦门的知名歌唱家的倾情演绎,点亮了这个海岛乡村的天空,也把美好的回忆留在呼朋唤友前来观赏的村民们的心里。
第二届纪念林希元文化节缘何能一次次地戳中普通老百姓的兴奋点?在文化的传承中“与民共乐”,让高雅艺术融入村民生活,正是文化节策划者给出的答案。
实际上,第二届纪念林希元文化节涵盖的五大系列活动,全都贯穿着这种理念。把文化用最“草根”的形式表现出来,就让其在最广大的人群中拥有最持久的生命力。
第二届纪念林希元文化节昨晚画上句号,但精彩却没有落幕,而它带给当地村民的艺术享受也才刚刚开始。这种“民间自发组织、政府支持引导”的文化盛宴,与老百姓的获得感紧紧地维系在一起,而这,也正是它的成功之处。
【专访】
用文化张力编织大嶝村民幸福新生活
——专访第二届纪念林希元文化节发起者和组织者郑瑞勇
在大嶝,有战地文化、渔村文化、海岛文化和红砖聚落文化等,加上林希元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交织在一起,铸就这个村落的深厚底蕴。只有永不落幕的乡村艺术,才能吸引更多艺术家前来感知、更多游客前来认知,才能以文化带动产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王元晖沈彦彦翔安记者站林瑞声蔡江沈
挂在大嶝岛田墘社区的红砖古厝里,200幅书画作品每一幅都定格了一个画面——这些场景,对于当地村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事实上,这些文艺作品的不少作者,本身就是他们的“熟人”。
草根作者画出乡亲身边事
第二届纪念林希元文化节发起者和组织者郑瑞勇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大嶝金门乡情乡贤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的独特性颇感自豪。在他看来,这群“草根”作者,不一定有“艺术家”的头衔,也不一定有丰富的创作履历,但他们画的,却是最真挚的生活,是乡亲们真真切切的“身边事”。
其实,正是“乡情乡贤”,勾勒出作品展乃至今年整个文化节主题活动的清晰主线——不把展览办在艺术馆,而是搬进农村的古厝里,郑瑞勇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如今,一幅幅饱含家乡情怀的美术作品与闽南古厝的古色古香交相映衬,把老百姓的积极性空前调动了起来。在郑瑞勇看来,能在乡村里办起这场颇具轰动效应的展览,并不是没有“条件”的——目前,毕业于各类美术院校的大嶝人近百人,他们,全都是最“草根”、最具家乡生活体验的作者。
让村民天天过文化节
最近,郑瑞勇很忙,可想而知,是为了第二届纪念林希元文化节而忙碌。然而,令记者有些诧异的是,他本人并不把文化节当“节”。“希望能跟追求艺术一样,赋予这种嵌在乡村深处的文化可持续性。”郑瑞勇设想,只要把村民们心中的文化热情激发出来,村里天天都能过“文化节”。
“文化能够陶冶情操,文化能够凝聚人心,有力量提升人的品格,也有力量拉动社区产业的发展!”在郑瑞勇的潜意识里,用文化的张力来营造大嶝村民的幸福新生活,很快也将成为现实。
以春、夏、秋、冬为节点,每季度举办一次画展,每次展出持续三个月。郑瑞勇坚信,“乡贤”们的美术作品展不会落幕,田墘社区乃至整个大嶝岛开出的文化之花也不会凋零。
“文化节只是一个契机、一个引子,最终目的,是要让田墘成为一个现实版的读本,能够让世人读懂、读透,读出灵感,读出味道。我的梦想,就是打造这种永不落幕的乡村艺术。”郑瑞勇认为,一个地方要真正闪光,少不了文化的铺垫。如何将田墘社区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深深植入百姓的心里,并不断锤锻,使之生根发芽,也是举办纪念林希元文化节的一个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