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流动献血车。(本报记者黄晓珍摄)
厦门日报讯(文/本报记者詹文)“血荒”信息刷爆朋友圈,不相识的人上演生命接力,这正常吗?一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说,全城涌动的爱心诚然可贵,但如果到了需要病人自己去向社会“求血”的地步,这不正常!
昨日,市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厦门经济特区无偿献血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今天还要进行分组审议。
血液库存紧张时有发生
多年来,厦门献血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曾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光荣称号。
尽管,目前厦门没有发生因血液供给不足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提交的报告显示,这三年来,突发“血荒”时有发生。如,2016年春节后,血液库存紧张,O型库存一度低于300单位(正常库存需要1000单位),仅能保证急救用血,其他血型也均处于历年低线,对临床治疗造成严重影响。就在上个月24日,血站A、B型血液库存缺口有30%,O型血缺口高达60%。
一旦出现用血告急,一刻都没法等的病人和家属只能百般无奈、心急火燎地在网络上向社会求助。“我经常在微信微博上看到,因为‘血荒’,一些病人自己向社会呼救,陌生人也倾力转发帮忙。这很感人,但这不正常!”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周海萍说。
全市固定献血点锐减
血库为何屡屡告急?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原因有多方面,比如天气、寒暑假、春节等都会影响,不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全市固定献血点锐减!
2011年到现在,固定献血点陆续被关停17个,目前只剩8个。仔细分析一下,被关停的17个献血点中,有9个是年献血贡献率超过5%的优质采血点,有的还高达17.5%。这些具有稳固献血人群的献血点被陆续拆除,造成厦门街头献血量急剧下降,2013年下半年至今,街头献血比例从63%下降至目前的39%。
“就连剩下的8个,布局还不合理,除了市中心血站和SM商业广场献血点有较稳固的献血人群,其他点的献血量都很少。”一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说。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陈维加对记者细数拆除原因,大多数是为市政建设让路,但拆除后未及时选址重建。“只减没增,这没道理!路要修,地铁要建,市政建设必须要,但拆除后得再把它规划重建起来呀。”
检查组建议规划先行
“规划布局眼光得放长,这事很紧迫。”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李虹说,随着厦门人口规模的增长、医疗机构的增加,未来用血量势必增加。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建议,要统筹协调城市建设与公益事业的关系,规划先行,及时建设。献血点选址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采血效果,要在繁华商圈、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的位置规划建设献血点。已拆除的采血效果好的献血点,要加大督查力度,列出计划时间表,尽快重建投入使用。
目前比较稳定的献血队伍,主要是公务员、高校学生、部队官兵。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建议,要加强宣传,推进无偿献血向农村延伸,鼓励农村群众积极参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献血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