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作家“触电”一把双刃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厦门作家作品(不包括网络小说)被影视公司购买版权、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有数十部。“这个数量,在全省位居前列,但放眼全国,和一线作家相比,厦门作家的市场认可和畅销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市作协副主席吴尔芬坦率地说。 文学创作是“板凳一坐十年冷”,卖掉小说的影视改编权,或直接改编影视剧则有可能“一夜成名天下知”,其传播力和收益率非传统文学创作所能比拟。然而,从小说到影视作品,到最后放映或播出,并非易事。 吴尔芬说,有的影视公司要投拍一部剧,就会把同类题材的小说改编权都买下来,避免题材撞车,所以每年有几百部小说卖掉影视改编权,但并非每部作品都能获得改编、拍摄。就算拍出来,也未必都能播出,以去年为例,全国拍摄了3万集电视剧,播出的只有7000集,其他的因为找不到播出平台而血本无归。 文学“联姻”影视已很普遍,但客观地看,作家“触电”现象是一把双刃剑。吴尔芬说,上世纪90年代张艺谋所说的“文学驮着电影走”,现在并不适用,这是因为目前编剧队伍和出版市场均已相对成熟、饱和,而用影视剧取代文学创作,则会对文学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链接】 这些本土作家作品 有望拍成影视剧 高渔新作《墨杀》 本土作家刘凉军(笔名高渔)的作品因情节紧张曲折,颇受影视改编界的欢迎。他的长篇小说《锁侠》是国内外第一部对锁有大量精微研究和描写的小说,数年前被拍成电视剧,目前电影版权已出售,正在筹备拍摄。新作《墨杀》刚出版,就收到多家影视投资公司的意向。 《墨杀》的创作灵感,受到电影《七宗罪》《龙纹身的女孩》和美剧《真探》《杀手信徒》的启发。在作者看来,这几部影视作品有着相同的故事内核,即以救世主自居的变态天才,以制造杀人案的方式宣扬他的救世方案。小说以一系列杀人案为线索,在对案件抽丝剥茧的调查与侦破过程中,引出“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诠释了墨家学说的核心理念及其当世价值。 |
相关阅读:
- [ 10-14]《琅琊榜》制作人 两岸影视产业面临两大共同问题
- [ 10-11]厦门抢吃“影视业大蛋糕” 影业投资火爆各巨头跑马圈地
- [ 06-17]每年逾百部影视在厦拍摄取景 厦企拟打造“环东影都”
- [ 06-17]厦企计划打造“环东影都” 募50亿设影视地产基金
- [ 06-17]厦企欲在环东海域打造"环东影都" 募50亿设影视地产基金
- [ 06-13]齐豫惊艳海峡影视季 《我的少女时代》最受欢迎
- [ 06-02]厦门工业厂房变身产业园吸引众多动漫影视大咖
- [ 05-27]厦华原厂房变身网谷科技园 引国内动漫影视“大咖”入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