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61013/e89a8f9b02d8196912b509.jpg)
厦门的战略核心是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图为美丽的鹭江两岸。(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五个再上新台阶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基本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的发展动力机制,形成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改革开放再上新台阶
经济特区的体制机制更趋完善,营商环境、城市国际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跨岛发展再上新台阶
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龙同城化形成新格局,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再上新台阶
人居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人民生活再上新台阶
建成城乡一体、全国领先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厦门日报讯(记者 黄怀)昨日,在厦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裴金佳同志代表中共厦门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把握新机遇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而努力奋斗》的报告。
这份23页的报告立意深远,思路清晰,主题鲜明,催人奋进,客观总结了五年来的发展经验,勾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明确了今后五年厦门的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和人类发展指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厦门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展望未来五年,厦门将会如何发展?你我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本报为读者解读市委工作报告,一览厦门发展蓝图。
未来五年·五大关键词
创新发展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大力推进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把厦门建成创新创业的热土。
推动现代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打造金融商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全域旅游示范市、国际会展名城。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严格执行涉企收费清单,加强惠企政策兑现和效果评估,大刀阔斧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力争到2020年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创建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特区。
协调发展
提升中心城市的功能品质
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提升岛内外一体化水平。
岛内要围绕增强承载力、提高宜居度,切实控制开发强度,降低建设密度,提升环境品质,增强高端服务功能。岛外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开发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马銮湾新城,完善集美新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尽快形成新的发展极。
强化鼓浪屿综合整治与保护管理,加快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提升,延续城市文脉,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建成总里程达265公里的6条地铁线,建成翔安机场,基本建成“两环八射”快速路网和新城、产业基地主路网。
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构筑现代化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完善覆盖城乡的供水供电供气、防洪排涝、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体系,建设一批市政综合管廊。
建设智慧城市,高标准建设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
持续提升双拥共建水平,建设军政军民团结的标杆城市。
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高标准建设国家海绵城市,建好一批城市“绿肺”和生态湿地。
持续改善水资源环境,推进九龙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完成岛外9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饮用水质量标准。
加强公园、绿道、立体绿化建设,提升界边、山边、路边、水边景观,塑造花园式城乡社区空间环境,唤醒田园乡愁。
加快灾后绿化美化恢复提升,再建一批社区公园和步行道。
开放发展
打造服务全局的战略支点
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升与沿线国家、地区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水平。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再造台商投资区新优势,提升两岸融合发展的层次和实效。
继续实施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把行政服务效率提高到国际一流水平。
加快“一区三中心”建设,深化厦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产业对接合作。建设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使厦门成为台胞在大陆创业就业最活跃、居住生活最舒心的城市。
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增辟国际航线,放大中欧(厦门)班列的辐射牵引作用,建设“一带一路”无缝对接的海陆空交通枢纽。
共享发展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健全住房政策体系,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调控,加大公租房建设供给力度,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建设健康厦门,建立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分级诊疗体系和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和产业园建设试点工作。
五年新增中小学学位10万个,打造一批特色校、品牌校,重视发展继续教育,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资源向岛外和基层社区倾斜。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停车场建设,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切实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
实行居住证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突出抓好底线民生,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等保险覆盖面。
过去五年·七大亮点
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全市GDP年均递增9.2%
预计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可达到3730亿元,五年年均递增9.2%
人均生产总值可达9.6万元
五年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80亿元,年均递增14.6%,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30项改革举措属全国首创
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预计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7亿美元,外贸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5位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境外投资五年增长3倍多
跨岛发展纵深推进
集美新城、海沧新城初步形成集聚态势,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马銮湾新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厦漳泉龙同城化持续拓展,实施同城化项目46项,其中20项已经完成
制定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岛内外一体化进程加快,“一岛一带多中心”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岛内城区功能品质进一步优化,鼓浪屿整治提升成效显著,申遗工作进展顺利
建成厦漳跨海大桥、厦深铁路等重大工程,轨道交通、翔安机场等交通体系建设快速推进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上升至全球第16位
对台战略支点作用更突显
海峡论坛、台交会、文博会、乐活节等40多项重大活动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知名品牌
深入实施综合配套改革,“一区三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对台跨境人民币业务等90多项创新举措率先实施
预计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台资17亿美元,厦金“小三通”旅客量近800万人次
民生保障显著加强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递增9%和10%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9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7万人
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认定,率先实现大病医保城乡全覆盖
率先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全市统一,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市
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
致力建设法治中国典范城市,推动制定一批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的地方性法规,获评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市
平安厦门建设持续深化,社会保持安定和谐,荣获全国综治“长安杯”
从严治党持续加强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新立案1306件,结案137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242人,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氛围更加浓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