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王大河,我们到了淮土镇他四舅的家中。此时的廖逢祥,已经94岁高龄。多数时候,他会笑着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记忆不行了。但他还隐约记得自己的两位哥哥,回忆起那个年代,也会突然口齿清晰地冒出一句“扩大铁的红军”——那是当年最为流行的一条红军标语。 廖逢发走后,廖母,也就是王大河的外祖母,经常念叨儿子,盼儿子归家。盼儿归家的外祖母,是王大河童年最深的记忆之一。对此,廖逢祥的儿子廖放明也印象深刻。“奶奶时常哭着说,老二走了,老三也没回来。”说到这里,这个黝黑的汉子,突然哽咽起来,不停地抹眼泪。好长一段时间,他再也讲不下去了。情绪稳定后,廖放明告诉我们,廖逢发16岁参加了红军,家人只知道,他随队前往江西开始长征。再后来,一家人盼回的,却是一张颁发于1959年的烈士证和一块“光荣之家”的木牌,“回来的人说,他死在一次战斗中,那一仗,淮土的人,都没了。” 廖家人猜测,廖逢发牺牲在湘江战役中。直至今日,湘江战役仍是宁化人心口上的伤疤。红军长征后,为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掩护主力红军渡过湘江,宁化子弟兵所在的红34师,与数十倍的敌人浴血奋战,直至全部壮烈牺牲,在革命史上写下悲壮而光辉的一笔。血染湘江,宁化县委宣传部主任科员罗旺水说,他曾到过湘江采访,当地还流传着“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随着王大河的脚步,我们找到一块钉在房檐上的“光荣之家”木牌。颁发于上世纪50年代的木牌,经过岁月冲刷,红漆尽落,但仔细辨认,还是能看出当年的字迹。王大河说,小时候,他曾不止一次指着木牌问外婆由来,外婆只是简单地说,舅舅参军去了,所以有了这个牌子。 |
相关阅读:
- [ 10-07]南川征集诗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 [ 10-06]【网络媒体走转改】感知红色扎西 传承红军精神
- [ 10-05]一座“红军桥”为啥能屹立82年?
- [ 10-05]革命情谊山高水长——忆红军长征之团结互助精神
- [ 10-05]矢志不渝跟党走(听老红军讲长征故事)
- [ 10-05]到建宁,重温红军反“围剿”|不忘初心红色追寻 激情广场上演“长征”大合唱
- [ 10-05]到建宁,重温红军反“围剿”
- [ 10-04]传承红色记忆 潼南举办多项活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 [ 09-08]"青年新闻人重走长征路" 走进三明"中央红军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