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梁静)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蔡启瑞这个名字和中国催化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他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用美军战俘换回来的科学家之一,是中国催化科学的奠基人,是卢嘉锡口中“探赜索隐老而弥笃,立志创新志且益坚”的科学家,也是厦大人尊称的“蔡先”…… 昨日7时26分,这位走过一个多世纪的爱国科学家安详辞世,享年104岁。 三次获得自然科学奖 爱国科学家是什么样的?蔡启瑞或许就是一个教科书般的样本。 1914年,这位后来被公认为“中国催化科学研究与配位催化理论概念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在厦门马巷的一个贫苦家庭。受惠于陈嘉庚先生的资助,他顺利从厦大化学系毕业,后被派到美国留学。上个世纪50年代,蔡启瑞连递了六年的离境回国申请,最终成为中国政府用美军战俘换回来的科学家之一。 当时,我国的催化科学基本上还一片空白,而催化科学却是改变新中国化学工业和炼油工业落后的关键。为此,蔡启瑞毅然转行从事催化研究,尽管当时他在结构化学领域已有建树。 后来,厦大校方概括说,蔡启瑞的精彩科研之路由三大块组成:配位络合催化理论、固氮成氨以及碳一化学。他一个人获得过三次国家自然科学奖,这是国家级含金量最高的奖项。 |
相关阅读:
- [ 10-03]201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日本科学家获奖
- [ 10-03]汤森路透发布2016诺奖预测 两位华人科学家入选
- [ 09-29]科学家研究称铁纳米颗粒有助于对抗癌症
- [ 09-28]杂草丛生?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让农作物自除草
- [ 09-25]中国科学家用小苏打“饿”死癌细胞
- [ 09-22]2016年中国平潭·企业家科学家创新论坛在平潭举行
- [ 09-22]中国平潭·企业家科学家创新论坛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