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重积水路面,救护车也待人来“救”
东南网9月2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距“莫兰蒂”袭厦已经过去了十多天,但在厦门人记忆中,15级强风来过的印记依旧让人心惊胆战。“那天晚上,我们的应急机动队伍全部上阵,一天接到了3876个求救电话,那种焦虑,真不知道我是怎么熬过来的!”120指挥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小蔡心有余悸地说。
在这次七十年未有的台风天中,厦门各医院共收治病人391人,而一线急救人员也轻伤5人。
求救无车 医生电话“遥控”家属接生
台风之夜,凌晨3点12分,没被台风吵醒的周先生被太太摇醒了:“肚子疼,好像要生了。”周先生和周太太已有一个4岁大的孩子,这是二胎,预产期原本是在5天之后,但是看起来孩子想要提前出来了。
他拿起外套想下楼开车送妻子去医院——门被风顶住,根本打不开,才开一条缝,风让人呼吸一窒。
看着妻子发白的脸,他拿起电话拨打了120。占线、占线,终于打通电话之后,120的接线员告诉他,所有的救护车都已经派出去抢救,而且因为极端天气,救护车可能无法及时到达。
“我当时吓得拿着电话的手一直发抖,那个接线员就安慰我,让我别紧张,说她让妇产科医生给我打电话。”果然没一会儿,电话来了,“医生问了我老婆的情况,然后指导我该怎么做”。周先生按照医生的话,让妻子平躺,让她深呼吸……“医生语速很快,但听起来很镇定,我也就冷静了下来,没那么慌了。”
半个小时后,孩子在家顺利出生,产妇和婴儿情况稳定。周先生高兴极了。
他不知道,那晚,120急救中心1小时的接警量顶过平时1天24小时接警量,从15日零点至16日中午12点,急救中心共接到求救电话3876次,接入处置求助电话1691次,调派救护车401次。平均一小时有107个求助电话,所有调度员的嗓子都哑了。
急救没辙 35部急救车报废5部
电话这头,是调度员安慰的话语;电话那头,是求救者的恐惧和无助。
15日凌晨3:48,120急救中心接到求助电话,苏达辉医生、护士刘冰以及司机在接警之后赶去前埔北区救助一外伤患者。疾风骤雨之中,他们尝试了三条路,却都被倒伏的行道树阻挡,好不容易开到莲前路段,积水越来越多。他们开的急救车,是由国产面包车改装的,底盘不够高。“不好,水太深,车熄火了!”车窗外,铁皮、树枝、广告牌漫天飞舞,水位也越来越高,他们只能弃车自救。打开车门,积水一下全涌了进来。苏医生和司机试探着下水,竟有1米多高。医护驾三人小组互相扶持着,深一脚浅一脚地慢慢挪到路边的一幢建筑物里躲避狂风。
在那个台风之夜,35部急救车几乎每一辆都遭遇不同的损害,车胎扎破、涉水抛锚、车窗震碎……直接导致其中5部急救车报废。
不懂自救 20家庭仅一户常备应急包
恣意肆虐的“莫兰蒂”给厦门带来的伤害还未完全平复,下一个台风已经在路上了。但导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市民对相应的防灾减灾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那天夜里我忘了把阳台的衣架收进来,风一直撞击玻璃门,我就顶风出去把衣架拿下来,结果被倒下来的花盆割破了手。”家住蔡塘的小何说,幸亏家里常备应急包,里面有止血消炎药品,还有绷带等,他自己处理好了伤口,等到第二天再去医院检查。“以前单位组织过急救培训,我看到红十字介绍过应急包,里面有急救药品、手电、工具刀还有应急食品,当时就依样画葫芦准备了一个,没想到危急时刻真能派上用场!”
当下一次类似的天灾来临,市民们会更懂得怎么互救自救吗?
导报记者通过在莲花路口随机采访与电话采访的方式,对20个厦门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接受过急救、包扎、自救培训的只有两人,常备有家庭应急包的只有一户。“急救的方法平时有看过,但是没记全,有个模糊的印象,应该不会那么倒霉就受伤了?”一位市民如此回答,“急救包倒是不错,但很多东西放久就过期了,那么强的台风一百年估计也就来一回,没必要准备吧?”
拿什么保护生命?
增加急救车和急救人员
“原则上,急救车的配置标准是不低于每5万人口一辆救护车。按照厦门目前的人口来计算,厦门需要80辆救护车,但目前承担急救任务的车辆只有35辆,平时都捉襟见肘,在非常时期就更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120急救中心吴启锋主任说。“车少,就难以满足需求。这次台风夜,我们只能重点保障危急重症出车救援,对不是急重病人进行解释,安抚并指导病人进行自救自助,分流救治。”吴启锋说,他们也在思考,要如何为以后的抗台抗灾提供更强劲的底气和信心?“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已连续几年提出要增加救护车的购置,但因为这属公共车辆管理范畴,需要财政部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等的支持。去年的预算批准了,预计本月底,有5部进口的专业急救车辆可投入使用。”
另外,一线救护人员也需增加20%-30%,才能满足急救需求。“急救中心需三班倒24小时在线,所以年轻人越来越少选择到急救中心工作,希望有关部门能考虑到城市需求,出台一些政策留住、吸引医护人员。”吴主任表示。
市民应学习急救技能
“市民的急救知识还是比较匮乏的,这次台风中急诊,外伤患者最多,占整个就诊人数的81%。其中,一位大脚趾受伤的市民是因为赤脚走在公路而被碎玻璃划伤。”厦门红十字工作人员告诉导报记者,目前市民接受过安全自护教育的比例不高,许多人连伤口都不会处理。
红十字工作人员建议,市民应在平日里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让大人从小教给孩子,把急救意识、生命安全常识快速而广泛地传递给更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