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在园博苑采访诚毅志愿者
新华社厦门9月2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 沈汝发 颜之宏)“一!二!三!起!”一棵倒伏的大树在绳子的牵引下缓缓“爬起身”来,处在绳子末尾平衡重心的,是几天前刚刚加入诚毅志愿者联盟的申在善老人。已过花甲之年的申在善此时浑身湿透,汗水顺着红马甲不断地往外淌。
“红马甲”是厦门市集美区诚毅志愿者联盟的重要标识。台风后的几天里,有超过5万人次的“红马甲”走上一片狼藉的厦门街头,参与路面清障、扶绿护木和心理疏导工作。
申在善是吉林延边的朝鲜族同胞,台风前来厦门探望儿子,正巧赶上了来势汹汹的“莫兰蒂”。“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风,”申在善说道,“我老伴15日出门看见那种场面,一个劲儿地哭,一定要求我参加救灾。”老申还一直强调自己是一名党龄超过40年的老党员,做的一切都是份内之事。
采访集美·诚毅志愿者联盟的联络员陈征
90后青年陈征是该联盟的联络员。由于15日台风登陆后通讯信号中断,陈征无法联系上队友。尽管有肢体障碍,救灾心切的他还是套上红马甲,开始在社区里清扫树木断枝。不一会儿,社区里就聚集了二三十名群众,参加清障和扶绿工作,还有志愿者提着水桶给断水的孤寡老人家送水。“这就是‘红马甲’的力量,只要你带头,就会有人跟着做。”小陈一脸自豪。
正面登陆厦门的“莫兰蒂”吹飞了沿街的广告牌,吹折了路边的电线杆,也吹跑了庄永清和工友们的活动板房。尽管如此,庄永清还是带领着40多名工友加入到抢通主干道路和抢救倒伏树木的行动中去。没有经费就大家凑,没有工具就用自己的,他们用行动支援着“红马甲”。
采访志愿者张军民
“我还能站立,请不要把我斩成小块!请给我挺立的尊严,我依然环抱曾经的绿色!”这是志愿者张军民在目睹一条街的行道树倒伏后的感叹。张军民来自甘肃,是厦门理工学院的一名教师。她在台风后赶回厦门,顾不上抢救家里的财物,而是第一时间参与倒伏树木的抢救工作中去。
“我是西北人,所以对植物的感情特别深!”张军民俯下身,用手去感受这片倒下的绿色。“树皮还是温的!”为了救活倒伏的树木,她和爱人拼了命地想将它们扶起来。扶不动,就扶小一些的树,再扶不动,就拿着水桶给已经扶正的树木浇水。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张军民和她的“红马甲”战友们在和时间赛跑。
十人扶起一棵树,一天净空一条街,这是厦门“红马甲”对这座城市的承诺,他们正用自己的奉献精神抚平鹭岛受到的伤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