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讯(记者 李小庆)上午,到集美新城,看看被40万只气球充斥的世界最大国际气球艺术展;中午,到集美大社,放开肚量吃最本土的大社美食;下午,沿着大社特有的石板路,一起去寻觅大社的市井古意……10月1日-7日,2016集美美食节之“国庆7天乐吃货逛大社”,邀您到大社感受南洋风情。
在集美大社,除了美食,那些如珍珠般散落在大社角落里的侨楼,无声地述说数代大社人在海外艰辛创业和成就辉煌的历程,展示着丰富的建筑艺术和不同的文化内涵。
【建业楼】
祠前路18号建于1950年
集美近代大型洋楼代表 平面布局似闽南四合院
建业楼由旅居泰国华侨陈建业、王金霞建于1950年,是集美近代大型洋楼的代表。楼主陈建业早年赴菲律宾谋生,朝鲜战争时期做橡胶生意发家。
该楼建筑面积为742.5平方米,整体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内院四周的回廊呈西式的拱形状、前楼屋顶使用三角形的西式木构梁架,而平面布局风格则源自闽南古厝的四合院。
建业楼的外观配色鲜明,由一艳一素的两种色调组成,红砖搭配白墙,二者相互衬托。据说,该建筑所使用的红砖和琉璃瓶栏杆均订烧于漳州龙海,最终以船运的形式到达集美。
【松柏楼】
尚南路90号建于1927年
通体洁白俗称“小白楼” 如今集美最火客栈之一
松柏楼由旅居新加坡的华侨陈加耐建于1927年,故又称“陈加耐宅”。因为通体洁白,也俗称“小白楼”。该楼白墙红瓦,装饰精致,它的二楼前部为拱廊,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柱头、巴洛克式建筑的拱券弧线以及圆弧形的连回纹、徽章形的圆朵花瓣,豪华富丽,具有强烈的欧式建筑特点。屋顶的中国传统式两坡瓦楞的屋面,可谓“中式+欧式”混血。
“小白楼”现已改造为摩客栈,成为大社乃至集美最火的客栈之一。
【文确楼】
离海最近又名“吃风楼” 展现西式建筑装饰风格
位于集美浔江路115号的文确楼,因该楼所建地点原处于海边迎风处,故而得名“吃风楼”。由旅居新加坡的著名华侨陈文确和陈六使兄弟建于1937年。
此楼以西式建筑的装饰风格为主,显得高雅、气派。二层正面伫着一对古希腊式的廊柱涡纹,楼顶的三角形山头仿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文确楼还大量采用南洋建筑式的绿色琉璃栏杆,而一层大门前古厝式的凹形门廊则与闽南“地气”接壤。
为了纪念陈氏兄弟的贡献,2013年集美街道对老房子进行了修缮加固,改造为陈列馆,内部陈列了从海内外征集的相关文物,向世人展示两兄弟的生平事迹。
【再成楼】
尚南路9号建于1955年
红砖拱廊简约精致主楼前带有自家小庭院
再成楼坐落于集美浔江社区尚南路9号,建筑面积161平方米,由旅居泰国的华侨陈再成建于1955年。该楼坐北朝南,为二层红砖南洋式风格建筑,呈长方形,主楼前带有自家小庭院。楼顶正面三角形山头,雕刻着辐射状的太阳光芒和卷曲的花草。
红砖拱廊是再成楼的最大特色,拱圈有大有小,或呈弧形,或呈半圆形,白色花岗石的拱心石嵌入红色墙体上,色感和质感对比强烈。简约又不失精致,小巧又不失大气。
【引玉楼】
大社路2号建于1929年
采用大量欧式建筑元素兼具厦门民居特色
位于浔江社区大社路2号的引玉楼,由旅居菲律宾华侨陈福源、陈福祥建于1929年,俗称“红楼”。
引玉楼建筑面积为418平方米,整体为三层红砖楼欧式建筑,东侧相连附楼为小栋三层建筑。包括整个大院,总面积可达1204平方米。楼前大院有两株郁郁葱葱的古玉兰及数棵历史悠久的龙眼树。引玉楼建筑体量大,多结构,上下楼层之间互有变化,平面布局也相互错落。屋主还注重厅堂和阳台的纳凉和采光。
整座楼在大量的欧式建筑元素中,透露着中国传统建筑和厦门本土民居的许多特征。例如,屋顶就使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前后两坡瓦楞屋面;楼顶屋檐下有类似闽南民居“水车堵”的砖砌带饰。
【登永楼】
集岑路11号建于1958年
典型的南洋式风格建筑 楼顶造型蕴含中西风格
登永楼建筑面积186平方米,由旅居印尼的华侨陈登永建于1958年。
隐藏在小巷里的登永楼,是典型的南洋式风格建筑,共二层,主楼为一厅四房对称布局,主楼后有二层附楼,每层有四个房间。正立面为胭脂砖墙体和柱廊,并以白色花岗岩作为墙基、栏杆、横梁及门框。楼顶是西式建筑的四面坡屋顶与中国传统建筑歇山顶相融合形成的独特造型,前方露台的正中央立有水洗砂三角形山头,堆塑“登永”和“1958”等。
在时间长河中焕发新生命的登永楼,现改造为大社运营公司,在历史的微光中,散发着另一种精致。
【泰和楼】
大社路203号建于1951年
西式建筑入乡随俗 花卉图案极为精美
泰和楼总建筑面积1432平方米,由旅居泰国的华侨陈永湾建于1951年。
庭院内有主楼一座和附属平房二座,主楼坐北朝南,共三层,院内有古井一口。东西两侧各一列闽南古厝平房,建筑布局如同闽南传统四合院民居。
泰和楼堪称西式建筑入乡随俗的优雅典范,楼的整体由红砖砌建,采用花岗岩作为房基,坚固而稳重;天花板的西洋花卉图案和琉璃栏杆上狮、鱼等花纹均极为精美。
【怡本楼】
尚南路68号建于1926年
承载几代人成长与回忆 曾无偿供老师医生居住
怡本楼是一栋两层楼高的红砖南洋式风格建筑,由旅居泰国的华侨陈维雄建于1926年,又名陈维雄宅。主楼前带有自家小庭院。远看,它只是普通的民居,楼体为灰白色的水洗砂外墙;近看,则有一种别样的惊喜,外观虽然素雅,但细部装饰如上面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做工精致。
该楼建好后,早期主要是私人住宅,如今已承载了几代人的成长与回忆。在陈嘉庚先生无私奉献精神的感染下,这栋侨楼曾无偿供给集美学校的老师、集美医院的医生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