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五大焦点引起关注 保障房是要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有700多户家庭,已经不符合条件了,怎么还在享受住房保障待遇? 近日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了检查组关于检查《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抛出问题。他们认为,虽然厦门社会保障性住房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群众总体比较满意,但在实施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探索解决。其中,五大焦点引起组成人员的关注。 保障房的部分申请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条例》只是规定“申请人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必须共同申请”,现实中存在父母与成年子女通过分户、将房产归为一户之后,让另外家庭获得保障房申请资格等现象。《条例》部分条款及实施细则还不够完善,让一些钻政策空子的申请家庭占用了有限的保障房资源。 审核监管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虽然各部门加强了数据共享和互相配合,但是对申请家庭在外地的资产及收入进行核实的办法还比较少,不能完全精准掌握申请家庭的真实资产和收入情况。 工程质量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解决。有小区饮用水有时发黄,部分小区外墙仿石面砖松动、车库地面起砂。物业公司、住户和租户代表反映保障房维修程序比较复杂、时间较长。 小区规划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早期的保障房小区,存在周边公交、菜市场配套不足等问题;新规划建设的保障房小区,存在规划配套落地时间滞后或用地被调整等现象。 此外,入住后续管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保障房入户巡查工作还不够到位,违规转租现象仍时有发生,诚信档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议 严格准入和退出机制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育生是这次执法检查组组长。他表示,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度建设、管理好社会保障性住房,对于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检查组建议,要严格准入机制,确保公平公正;加强巡查执法,严格退出机制;针对存在问题,要认真予以解决;补短板提标准,完善配套设施;多方齐抓共管,加强管理服务。 建议实行申请资料真实性承诺制、条件真实性违约惩戒制,实施动态监督,完善举报机制,一旦核实为虚假申报、隐瞒不报的,在取消轮候资格、退回补贴、清退保障房的同时,严格执行处以罚款、纳入个人诚信档案、规定年限内不得再次申请保障房等其他措施,并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 多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对于高林社区等群众提出的电梯高负荷运行、故障率高的问题,一定要专题研究,分批更换,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检查组也建议,在加强专项维修金规范管理的同时,探索建立更实用、便捷的提取模式,缩短维修时间。 还有多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对早期建设的保障房小区,应当继续优化完善周边交通、市政和商业设施配套,新建或调整更多的公共场所用于居民活动、社区服务等。检查组也建议,新规划的保障房小区,要提前与周边配套规划对接,综合考虑选址布局,并适当提高社区配套用房的比例。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