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繁华的鹭江道。(本报记者王火炎航拍器摄)
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已成企业发展的福地。(本报记者张奇辉航拍器摄)
老城区焕然一新。(本报记者王火炎摄)
厦门日报讯 (本版文/本报记者 吴晓菁吴燕如)作为厦门市的中心城区,五大发展理念在思明区落地生根。思明区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产业、城市、社会三大转型,一个全新思明区向全世界展示着它的魅力与活力。
思明区为什么能突破经济发展短板,一路强势上扬?今日本报邀请专家、学者为你解读该区转型升级、逆势领跑的独门秘籍。
【观察员简介】
郭其友
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思明区政协特邀研究员。美国伊利诺伊斯大学香槟校区(UIUC)访问学者。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费迎庆
博士,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古代建筑、历史建筑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历史城区更新保护发展等,曾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并发表论文多篇。
岳世平
博士,厦门市委党校副教授,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已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获得过省部级科研一等奖2项。
产业转型
速度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
镜头:这段时间来,市民肖小姐每次逛磐基名品中心,都有不同的惊喜:Valentino、MK、MCM……一个个全新的奢侈品牌、轻奢品牌陆续开业。“这些品牌终于来了,以后不用再托人千里迢迢地带回厦门。”
在“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下,这几年,传统商业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不过,对于始终引领着厦门时尚生活的磐基名品中心依然“长袖善舞”,不仅越来越多国际知名品牌陆续“空降”,还增加了不少轻奢、潮牌、餐饮,甚至还有了影院、超市。
“转型升级是传统商业破解困境的必由之路。”磐基名品中心总经理刘运广坦言,从市场需求出发,磐基适时增加轻奢、大众、餐饮、影院等业态,让磐基成为社交平台,成为多元的公共空间。
磐基名品中心的转型升级,是思明区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范本。结合区情实际,思明区找准目标,围绕“高、新、特”产业发展方向,开拓了以总部经济为引擎,以金融、商贸、旅游、会展、文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的“1+6”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创新驱动、项目带动,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让经济“马车”得以行稳致远。
专家观察: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郭其友长期关注思明区的发展。身兼思明区政协特邀研究员,郭其友还经常参与思明区重点课题调研。
“要充分发挥思明区的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基础优势,摒弃生产制造等不适合区域发展的产业以及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向价值链高端升级迈进,推动产业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实现产业结构全面优化、产业水平持续提升、服务带动功能明显增强,为建设‘幸福思明’提供有力产业支撑。”郭其友建议道。
城市转型
精雕细琢国际化现代化城区
镜头:每天上午,住在厦大附近的厦门市委党校副教授岳世平喜欢沿着环岛路木栈道,一边散步一边欣赏海景。近段时间,黄厝的溪头下引起了岳世平的关注。
“小而精致”——溪头下给岳世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积只有0.13平方公里的溪头下,每年吸引着2万-3万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拍摄婚纱和写真。8月初,首届全国婚纱旅拍摄影大赛在这里举行。
风光旖旎的环岛路沿线,还有一个人气极旺的“中国最文艺渔村”曾厝垵。岳世平这样形容,“两者遥相呼应、相互帮衬,给环岛路一带的人文景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品牌。”
“沉淀于大街小巷的一屋一檐、一草一木,无不带着清洁、优雅、文明的气息。”这是岳世平对思明区的评价与感受。
专家观察:在岳世平看来,“思明区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卓尔不群的城区治理、转型升级之路。”在城中村打造“小而精”的特色村落;在老城区有序推进有机更新,让老城区既留住“乡愁”,又改善环境;针对三旧厂房,打造极具创意的空间。
坚持国际化现代化城区标准、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推动城区发展向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转变——对于城区的发展,思明区向来对自己有着高要求。空气环境优良率保持全市领先;环岛路、筼筜湖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两违”、“四车”专项整治、推行“冲洗模式”实现全域保洁……城市转型升级的生态“密码”,就在居民身边,让你看得见、摸得着。
社会转型
社会治理创举荣获国家大奖
镜头:大元路27号的老字号“芋包王”,正在赶工装修。再过一个月,这里将变身“闽南茶楼”。说起店面的升级改造,老板王志杰夫妻发自内心地感恩,“正是因为有了思明区的社区参与式治理工作坊,请来专业的设计师帮我们设计,才能让我们的想法变成现实。”
老剧场文化公园及大元路是思明区鹭江街道工作坊的试点。见证老剧场文化公园的成功改造,大元路的商家们也积极主动,想要借由工作坊,让破旧店面重获新生。
专家观察:为何工作坊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参与过老剧场文化公园工作坊和鼓浪屿工作坊的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费迎庆深有感触,“工作坊提高了居民的参与意识,并指导居民做出正确的改造方向及方法,有利于社会治理和旧城改造的顺利进行。通过工作坊,政府、第三方、商家、居民等多元主体一起参与、协商共治,进而构建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
创新求进,赢得荣誉。社区参与式治理工作坊这一基层治理的一大创举,在今年6月获得“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这是福建省年度唯一的获奖项目。
让社会更稳定、群众更幸福。在思明区不断加快的社会转型中,有一个幸福的数据始终不变:将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投入民生。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生动解析着幸福思明的“密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群众,越来越多的思明人真切地感受到“幸福是具体的。”
【亮彩数字】
财政第一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56亿元;财政总收入接近200亿元,达到19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今年1-8月份,完成财政总收入148.97亿元,比增8.25%;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86.74亿元,比增9.26%,总量均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
三产发达
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4300万人次,税收亿元楼达22幢,第三产业占比达86.74%,现代服务业税收占比达63.34%。
绿化提升
近五年来,完善提升历史文化滨海绿道等15条健身道,新增社区街心公园59个、园林绿地65公顷,绿化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
惠民利民
推出近千个“以奖代补”项目,建成7个街道级家庭综合服务中心、6个社区书院;建成45个社区健康小屋、率先全市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增设社区公园、全省首创社区矫正司法警务室。
幸福来敲门小区换新颜
【百姓讲述】
“小区门口增设道闸,外来车辆不能随便进入,小区秩序变得多好啊。”“看,装上监控探头,住得更安心了。”……湖滨南路18号之三小区的值班室里,林翠琼、陈碧榕等四位居民围坐一起,兴奋地细数着小区改造后的变化。如此热闹的场景,最近常出现。
6月10日进场施工,9月2日正式完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让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湖滨南路18号之三小区“脱胎换骨”。小区共1栋3梯49户,是原厦门纸箔厂的职工宿舍。在这里住了26年的陈碧榕以前连走路都怕摔倒,如今高低不平的石板路面平整后,让她长舒了一口气。雨污、燃气管道的重新铺设更让居民点赞。
陈碧榕感慨道,“老旧小区改造真是一件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真真切切让居民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变化。”这样的美丽“蝶变”也让居民格外珍惜,小区居民自治小组组长林翠琼和成员们义务管理起小区。
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思明区今年计划完成的71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正全力推进。目前,不少项目已在收尾阶段,在居民群众的主动参与下,其他项目进展顺利。
在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中,思明区以为民惠民为出发点,重点解决建筑破损、市政设施不完善等居民迫切解决的问题。从平整路面,到安装防盗门;从更换雨污管道,到铺设燃气管道……一项项务实的举措,让这些失去光彩的老旧小区重焕“青春活力”,越来越多的思明人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在思明区看来,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是推动幸福思明建设迈向新阶段的具体抓手。思明区将全力抓好落实,持续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