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内外兼修”提升抢救成功率 一个数据令人一声叹息:今年7月,短短半个月时间,市120接诊29个心脏骤停病例,仅有1例患者获救——患者发病时,正好有医务人员路过,除了及时拨打救护电话,还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救护车赶到后,120医务人员立即接手抢救,并在现场进行了二次电击除颤,使患者心脏恢复了跳动,将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事实上在我国,成功抢救心脏骤停确实仍属小概率事件,相关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大约有50余万心跳骤停患者,而抢救成功率还不到1%。如何提升这个“小概率”?这是市医疗急救中心一直重点思考,也在着力解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观察,此次AED在公共场合的放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急救体系的真正成熟,除了练好内功,更要习得外功,也就是说,需要尽可能地发动全民参与其中。 以心脏骤停为例,抢救有3个关键点:快速拨打急救电话;尽早实施心肺复苏;尽早除颤恢复心脏自主跳动——每一个关键点,只要有现场市民的参与,急救时间都将大大提前,抢救成功概率也将大大提高。 市医疗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以AED作为载体,希望能广泛地动员民众参与到医疗急救体系中来,使民众自救、互救与院前急救进行更有效的衔接。海沧区卫计局周副局长也提及,将与市医疗急救中心合作,推进“医疗应急救护进社区、进基层医疗单位、进公共场所”,从专业医务人员的提升、到医疗救护急救志愿者的提升、再到全民急救能力的提升,让更多的民众学会救护技能。 “创新思维”推进急救体系建设 今年市政协十二届四十七次主席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围绕“加强我市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出“加强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提高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等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市医疗急救中心积极响应提案,努力推进急救体系建设。一方面,总结推广“厦门胸痛急救服务体系”经验,拓展包括脑卒中、心血管病在内的院前—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另一方面,推进与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及民营直升机企业的合作,探索空中紧急医疗救援模式,争取实现海陆空一体化救援无缝对接。 此次在海沧区政府、厦门市卫生计生委指导下,市医疗急救中心与海沧区卫计局共同在开展志愿者队伍培训、推进急救关口前移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让急救力量更多地在紧急救援第一时间快速介入,创建“急救协同模式”,极大地提升和完善了厦门的急救体系建设。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市医疗急救中心向全球心血管领域国际学术影响最大、最权威的专业组织之一美国心脏协会(AHA)递交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培训基地的申请,目前已有6名医务人员顺利获得美国心脏协会所颁发的导师证书,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也已经完成。 市医疗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市医疗急救中心是厦门首个青少年急救培训基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青少年及公众的急救知识培训,希望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挽救生命,降低伤害。成为美国心脏协会的培训基地后,市医疗急救中心将进一步提高急救培训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使自身医疗急救水平与国际进一步接轨,为我市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做出贡献。 |
相关阅读:
- [ 07-25]他和朋友都把心梗当中暑 厦门某男子差点耽误急救
- [ 07-10]厦门一货车看准台风超载上路 行驶异常仍被查 厦门一男子深夜落水 正值涨潮船员驾轮急救
- [ 07-10]厦门一男子深夜落水 正值涨潮船员驾轮急救
- [ 06-10]厦门开展直升机医疗急救演练 空中“ICU”和死神抢时间
- [ 04-29]厦门:妻子需要救治 他却耍酒疯殴打120急救人员
- [ 02-28]厦门一男子脚底打滑酒后落水 好心人帮打捞并急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