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地 彭德怀率东方军入驻 村中设指挥部 御帘村占地仅15.6平方公里,现有村民196户,人口756人。资料显示,东方军由工农红军红三军团和第十九师组成, 1933年7月1日入闽作战。1934年,总指挥彭德怀率领东方军到达明溪,曾将指挥部设在这个村里。 御帘村为何能成为指挥部的所在地?御帘村前任村主任张有圣说:“御帘村地处交通要道,距明溪城关和沙县夏茂镇都只有25公里。”他说,这个位置可谓“进可攻退可守”,是一个绝佳的指挥位置。而更重要的是,指挥部设在此处,可以获得长征前的战备物资储备。 当年,东方军探知,国军在沙县设有大型军工厂和军械厂——总指挥彭德怀果断“拍板”,打下沙县,缴获军需物资。除了司令部,同时还在村中另一个祠堂雍睦堂设立野战医院,并设立了食堂等设施,所以在村里留下了诸多旧址。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进行了战略大转移,进行长征——从这个角度反观,早在长征开始的近十个月前,彭德怀率领的东方军,早已在御帘村打响了为长征准备物资的战斗,如同揭开长征的“序幕”。 讲述 村民争当运输队员 砍光整座山的毛竹 御帘村里82岁高龄的张应文老人说,1934年1月,东方军进入御帘村,入驻之时不扰民,还主动帮村民劈柴打水,赢得村民的拥戴,“当时我母亲怀着我,红军战士住在我家里,为我母亲分担了许多家务,还常常将食堂的饭菜拿来接济家里,保证母亲的营养。” “当时除了两位首长,其他红军战士都住在村民家里,村子里每家每户都住了五六个到十多个不等。床不够用了,就把门板拆了,给战士当床板。 村中山头上的毛竹,望过去郁郁葱葱。老人说,这是后来种的,当年“整座山的毛竹都被砍光了”。 张应文说,当年御帘村的人口规模和如今相仿,但数百名村民中,就有近300人参加了前线运输队,他的父亲也在其中。他说,运输队帮红军将子弹、粮食抬上前线,再将伤员由前线抬到村中的野战医院,“当时就是为了做运输用的扁担、担架,村民砍光了整座山的毛竹。” “因为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为村民做了那么多,我们当然要有所回报。”谈起父亲当年为何参加运输队,张应文这样复述父亲当年的话语——说话间,老人有几分激动,似乎回想起了幼年时,父亲给自己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光。 虽然将御帘村作为指挥部不过短短一个多月,但村中留下的红军故事却让村民们念念不忘,如数家珍。张应文对所有的青年新闻人们说:“我会把从父母那里听来的红军故事,再一代代讲下去,讲给子孙后辈们听,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能体会到长征精神。” 【链接】 藏身山洞的野战医院 初到玉虚洞,只觉这里山林幽静,古洞森森,与“革命”“战争”等词汇怎么也联系不到一起。然而,在1934年1月至2月,东方军曾在这里设立野战医院。 天然溶洞,地形隐蔽,利于防空,易守难攻且靠近水源,周边又有平坦空地,是一个理想的野战医院设立点。在当时,该医院最多可收治百余名红军战士,且不仅面向战士,还免费为当地居民治疗伤病,还组织当地进行卫生防疫工作。 |
相关阅读:
- [ 08-30]厦门青年画家画出萌版“小红军” 形态不一萌态可掬
- [ 09-04]厦门举行采访活动弘扬长征精神 将前往革命老区拍摄
- [ 06-23]长征七号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 [ 06-27]厦大版《长征组歌》折服新马观众 两场演出座无虚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