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讯 (文/记者 龚小莞 实习生 苏彦秾 图/刘东华)在时光长河的冲刷下,不少历史建筑容颜变得沧桑。如今,经过整治提升,不少曾在鼓浪屿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文化要素得以恢复往昔的风采。这些老建筑和场所修旧如旧,促成文化回归,并被充分利用,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 原先作为传统村落核心的种德宫,建设了居民文化广场,广场上的戏台将不定期上演闽南传统戏剧;而厦门至今发现的最大摩崖石刻——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则与周边的绿化相结合,被打造成环境优美的休闲公园。 种德宫 -修葺一新的种德宫。 整治前 有400年历史的本土庙宇维护不善周边环境杂乱 说起鼓浪屿人的民间信仰,就不能不提到历史悠久的种德宫。早在17世纪初,种德宫便已经在鼓浪屿存在,里面供奉着保生大帝。作为一座古老的本土庙宇,它的存在更像是鼓浪屿多元文化中留存的本土活化石。 种德宫是原鼓浪屿传统村落居民的主要聚集地,是鼓浪屿传统村落的中心地带。“每年保生大帝的生辰忌日,这里都会开展盛大的祭祀活动。除了保生大帝以外,这里还供奉着祝生娘娘、哪吒、土地等神祇,提醒村民们在祭祀的同时行善积德,这便是‘种德宫’名字的由来。”鼓浪屿申遗办历史研究者吴永奇介绍说,这座庙宇掩映于古榕树下,环境清幽,具有浓郁的闽南传统庙宇建筑风格特色。 清末民初,厦门瘟疫霍乱盛行,种德宫中保存有保生大帝留下的药方,村民们纷纷来此求医问药,种德宫的名声渐渐大了起来。直到近代,西方人来到鼓浪屿传教,使得当地传统信仰受到冲击,而鼓浪屿的医疗资源也逐渐丰富,种德宫便随之落寞。 历经数百年的岁月冲刷,整治前的种德宫,宫庙前广场周边环境变得杂乱不堪:有400多年历史的碑刻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广场上“寿”字石上方,曾违法搭盖了民房;清代保留下来的戏台,也变得破旧不堪;广场地面坑洼不平,一遇到下雨天,道路便泥泞不堪;沿街一二层老建筑、防盗网、雨披无序搭建。 整治后 修整建设居民文化广场 再现传统生活文化氛围 如今,经过修整,种德宫周边的环境焕然一新:工作人员根据老照片,重建了广场上的戏台,与宫庙风格协调统一;广场地面重整,铺上地砖,并进行整体绿化;周边违建拆除,宫庙一侧的西式建筑显露出来,与古色古香的宫庙相映成趣,印证着鼓浪屿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种德宫本身的修缮则集中在屋顶的翻新与建筑的维护上。修缮后的种德宫,门前是宽敞整洁的广场,四周是繁茂的树木包围,居民们在这里再次找到了古朴自然的鼓浪屿生活气息。 据了解,修整后的种德宫广场定位为居民文化广场,广场上的戏台将不定期上演闽南传统戏剧,再现鼓浪屿居民的传统生活氛围与文化环境。作为岛上传统信仰点,这一场所也有利于开展大型信仰活动,传承传统民俗文化。 |
相关阅读:
- [ 09-01]一批个性书店在鼓浪屿安家 增添文化气息和韵味
- [ 09-01]百年老别墅今夏飘出书香 我在鼓浪屿为你读诗
- [ 09-01]鼓浪屿一批历史建筑恢复原貌 重新焕发昔日风采
- [ 09-01]“海上花园”鼓浪屿:借助“申遗”留存历史和文化
- [ 08-31]鼓浪屿医院:分标管理、真情服务落实“三师共管”
- [ 08-31]鼓浪屿延平戏院9月初重新开放 内设有电影博物馆
- [ 08-28]“垃圾不落地”助力申遗 让厦门鼓浪屿更干净漂亮
- [ 08-26]近30位专家相聚厦门琴岛 探寻鼓浪屿创新发展模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