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吕寒伟/文 陆军航/图)彼时的鼓浪屿,还有好几家书店。
大诗人舒婷,文史专家、老鼓浪屿人何丙仲,都是书店的常客,一起聊诗词歌赋、书画文学。
直到晓风书屋的离开,无数人憾然,“这么一个原本有着浓厚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的小岛,连一家人文书店都容不下了!”
从此,再也没有诗词歌赋在书店的吟诵。
这个暖风吹过的夏天,书香也回来了。
亚细亚百年古墅,开门迎客,陈列百年见闻,有喜有悲,有聚有散。所有路者,可以取一册书要一壶茶,化身为草为你读诗。
老别墅,有了书香,有了灵魂。
回归 百年古墅飘书香
距离那一场告别,已经有四年。
2012年的夏天,鼓浪屿最后一家独立书店“晓风书屋”,迫于经营压力关闭。至此,鼓浪屿仅存新华书店一家。今年夏天,两家书店先后开业,在两幢百年别墅里。
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地址,两层殖民地外廊式建筑,清水红砖墙、哥特式尖券拱窗,典型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因为独特的窗饰,大家叫它“猫头鹰楼”。
“猫头鹰楼”8月开门迎客,售书,早10点至晚6点。“这里以台湾书籍和厦门本土书籍为主,约有一万册图书来自台湾。”外图台湾书店工作人员介绍。
书店专门为儿童安了一间绘本室,这里,排列小桌小椅,鼓浪屿的旧时光与台湾的旧街巷“比邻而居”。
海天堂构,位列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虫洞书店”7月对外营业。“鼓浪屿文化是书店的‘立店之本’。”书店主人说,要为来到鼓浪屿、来到书店的人,提供一个真正了解鼓浪屿的渠道。
重温 七旬学者忆时光
除了仅存的新华书店,鼓浪屿重开两家书店,听说此事,70岁的何丙仲站起来,为书店鼓与呼。
何丙仲是鼓浪屿申遗顾问、文博研究员,岛上原住民,至今,家里藏书1万多本。读书人对于书,对于书店,有一种亲情。
2012年,晓风书屋,不堪房租关门,何老为此婉惜。在他的一万多本藏书中,有数百本都是来自晓风,“每年购书可以进入前5名”。
书是文化的温度计。鼓浪屿的孩子早读书,何老回忆,初一、初二时,他常去岛上的大众书店看书,一本聊斋志异的简易选注本,引发他对古典文学的浓厚兴趣,书店的庄老板,和蔼、亲切。
上世纪80年代末,晓风开业,何老成为常客。书刚到,未拆封,何老就拿到目录,抢在别人之前,把想要的书挑走,如获至宝。艺术家陈丹青上岛,书店许老板来电,约何老到家一聚,文人见面,品茶话古。
鼓浪屿的文脉相继,离不开书店,何老路过两家新书店,走入,拿起。书店是文化的殿堂,隆重的殿堂,他说。
传承 美女捧书细端详
半个月前的一天晚上,美女小沁特地上岛,为了虫洞书店而去。可惜,到的时候已是21时,书店打烊。
小沁请店员稍等关门,让她看一眼。走进书店,翻看书籍,她让朋友帮忙留照,略带遗憾离开。在朋友圈里,她转发了书店的微信《等待455个日夜,我们在95岁的老别墅里开了一家书店》。
在几个星期之前,鼓浪屿新居民、鼓浪屿文史作家詹朝霞,约几名爱书之人,到“虫洞书店”一聚,手里捧书,轻谈慢语,时光缓流。
几次进出,詹朝霞的手上多了几本书,安德烈·高兹《致D情史》、毛姆《寻欢作乐》、沈从文《古人的文化》。
詹朝霞新写的《鼓浪屿:故人与往事》,在外图和虫洞书店上架时。看到外图有舒婷签名的散文集、诗集,她立刻变成买书人,捧进手里,欲送友人。
一本书,一个人,一家书店,詹朝霞身穿旗袍走进。灯下有光,晃若时光;有美一人,但为素装;所倚直方,捧书端方——她写道。
外图台湾书店
地点:中华路21号,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走过百年。
特色:英国火油公司曾在此租房开公司。整治提升前,为私人业主商业经营场所,庭院违建,销售旅游商品,主楼计划开辟家庭旅馆。整治提升后,妥善置换,拆除庭院违建,修缮环境,再现历史风貌建筑独特风采,引入外图分店,经营特色图书,三楼开辟为艺术沙龙。
虫洞书店
地点:福建路海天堂构别墅
特色:7月初,晓学堂·虫洞书店在有着95年历史的海天堂构开业。书店主人说,虫洞是为鼓浪屿而生,在全世界范围内搜集鼓浪屿相关的书籍,目前搜寻到的鼓浪屿的人文历史类书目为3000多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