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属于厦门的“艺术地铁”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成砚:地铁是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地铁也要做城市设计。厦门目前也正在建地铁,这个城市拥有独特的艺术气质: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以及中西方多元融合。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厦门可考虑在地铁的建设(特别是设计管理)程序上有所突破,通过面、线、点结合,在“面”上进行厦门轨道交通线网艺术性规划,在“线”上选择一条试验线进行深化,在“点”上将站点细分为重点艺术站、标准艺术站进行深化设计,探索成为专业设计与公共参与设计的实践平台。 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这一系列元素可以通过“城市设计”来控制,这个设计的起点和终点都不是物质形态,而是人们的情感体验。人的精神、情感需求将逐渐变成“刚需”。“艺术地铁”的定义是一种以满足用户情感体验和城市文脉传承为目标,以营造美好的城市公共空间为手段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体系。艺术地铁是城市“创新”的激励手段,最终是为人服务——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创造市民生活福祉。 厦门具备成为“艺术城市”的优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分院院长蔡震:当代艺术的一大发展趋势就是,走进城市,融入生活,无处不在。城市艺术在于其公共性,城市本身就是艺术品。城市的艺术追求突出体现为城市艺术根脉的发掘与彰显、城市系统的艺术化提升、艺术活动与艺术产业注入。一个城市的风貌,表达了这个城市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一个好的城市风貌应做到景观可视、文脉可读、场所可悟、路径可游、特色可辩。 厦门具有成为“艺术城市”的独特优势,如山海景观、名校学术氛围、温馨浪漫的情调,且包容性、开放性强,容易激发创造性和活力。“景观可视、文脉可读、场所可悟、路径可游、特色可辩”这五方面在厦门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根基和要素,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这些要素,对城市做好系统解读。应注意避免城市盲目发展反而变得拥挤、脏乱。一个城市应当对今后发展方向、战略、城市气质和精神体现,以及不足的地方,进行整体系统的规划、策划,然后形成一定的对城市规划、提升的共识,广大民众的共识比硬性管控更有力。 人的生活 才是城市的灵魂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文捷:前两年我的一个研究生做设计研究,我对他的要求是,要让厦门人愿意走进海边,能够走近海边。我们设想在鹭江道的下面设计一条四车道的下穿隧道,把车辆引导到隧道中去,而在地面保留一条与中山路差不多宽的道路,紧贴着现有的建筑曲折而行,然后在空出的海岸边修建一些三四层左右的建筑,可以是商店、旅馆、餐厅、茶室,还有各种小广场。通过这些建筑,特别是通过这些建筑可能引发的活动,重新把厦门人吸引到这个厦门最美丽的海岸边。曾经来过厦门办讲座的扬·盖尔有一句名言:人往人处走,我非常赞成这句话。 厦门必须是完完全全属于厦门人的,只有这样的厦门才是真正美丽的,才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回头客。城市设计只能着眼于这座城市的居民,居民的生活才是城市的灵魂。 政府要鼓励住宅楼底层对住户开放,充分利用住宅楼建筑前区用地,城市的美不仅是那些物质的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人。 |
相关阅读:
- [ 08-26]于伟国出席第十一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
- [ 08-26]泛珠区域协同发展论坛举行 智库专家建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 08-26]第十一届泛珠大会主旨论坛举行|于伟国出席|福建签约65个项目
- [ 08-26]于伟国出席第十一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
- [ 08-25]2016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在台北举行
- [ 08-24]海峡两岸慢性病分级诊疗论坛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