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社区的书院内,志愿者正给小朋友们上书法课。
走进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志愿红”成为了映入眼帘的第一道风景:身穿红马甲的居民志愿者在小区入口处引导着车辆;一群居民围坐在德善长廊下,志愿者周锡声正领着大家排练歌曲;社区书院里,志愿者有的在教小朋友练书法,有的在教居民做丝网花……
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认领社区服务,共同推动社区发展……在金安社区,志愿服务和共同缔造行动有机结合,形成了金安特色的社区营造模式。
故事 家长里短我来解
“谢谢吴姐!”握着吴秀丹的手,金安社区居民小林感激地说。持续了数月,小林和父亲、继母之间的矛盾终于在社区志愿者吴秀丹的调解下得到了圆满解决。虽然调解完,已是夜里11点多,但是看着言归于好,重新凝聚到一起的一家子,吴秀丹颇感安慰。
像这样的调解,吴秀丹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年轻时,作为一名法官,她在工作中表现优异。退休后,随子女迁入金安社区,这位热心的法官主动加入到了社区的志愿者队伍,发挥自身的特长在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金哥安妹法律驿站”下开设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秀丹法官服务点”,为社区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等服务。
每周二上午,吴秀丹都会准时来到设立在社区居委会一楼的服务点,为需要的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而更多的时候,她还要走家入户,倾听问题,解决矛盾,化身社区里各种纠纷的“义务灭火员”。
在社区里,吴秀丹被居民亲切地称作“秀丹阿姨”。靠着一张嘴、一颗心,61岁的吴秀丹在社区志愿者这个新的岗位上发挥着余热。“社区的志愿服务氛围感染了我,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投入到社区的建设中,我很开心。”吴秀丹说。
故事 好人好事我来讲
“‘五心好事墙’是我们社区用来宣传社区好人好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一块阵地……”虽然下着小雨,但是坏天气丝毫没有影响社区志愿者张华娟的讲解热情,站在“五心好事墙”前,打着雨伞的张华娟声音洪亮,激情昂扬。
个性豪爽、开朗的张华娟是典型的北方人,出生于辽宁,却因为喜欢厦门而最终定居下来。在她看来,参加志愿服务,让自己和厦门的联结变得更加深厚,“志愿服务不仅帮助了有需要的人,也让自己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找到了归属感”。
几年前,张华娟在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主动认领了“文明宣讲员”的岗位,为社区居民、参观者、到访者讲解金安的好人好事、文明礼仪、志愿故事等等,传播正能量。
这几年,金安社区志愿服务的经验从厦门走向了全国,到社区来“取经”、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张华娟的讲解任务也越来越重了,最忙的一次,她一连做了六场讲解,嗓子都哑了。虽然,志愿服务的工作并不轻松,但是张华娟觉得很值得,“别看讲解就是说故事,能把社区的好人好事、志愿故事传递出去,让更多人了解金安、得到鼓舞,我很自豪!”凭借着这样的执着和热情,张华娟的工作越干越起劲,目前,她已经义务讲解了三百多场,成了社区文明服务的“传声筒”。
故事 社区服务我参与
每周一至周六的下午四点到六点,志愿者陈丽英都会到社区的小精灵俱乐部,义务担任文明督导,照看前来看书的孩子们。从2010年入住金安社区开始,陈丽英已经坚持做了6年的社区志愿者。陈丽英说,参加志愿服务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志愿服务不仅让生活更充实,也让生活的社区更美好!
陈丽英还记得,刚到金安社区时,社区的良好氛围让她吓了一跳。她没想到,这个居民来自“五湖四海”的保障性住房社区,居然满满的都是人情味,而这背后离不开社区领导班子和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行动。
除了文明督导,陈丽英还参加了社区结对帮扶的志愿服务,2013年开始,她和社区里87岁的孤独老人蔡阿姨结起了对子,时常到蔡阿姨家了解情况,提供帮扶,今年大年初一,陈丽英端着热腾腾的饺子,带上老公和女儿女婿到独居的蔡阿姨家陪她过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陈丽英说,自己之所以愿意参加志愿服务,也是受到社区的感染。在她的印象中,社区领导班子的工作总是很细致,而且干事有一股韧劲,“这么大的一个保障性住房社区,没点魄力凝聚人心,干不成事”。(文廖丽萍 图 施辰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