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假期组团做“科研” 《小广告清除器》、《体温远程监测提醒器》、《车载手机防遗忘提醒器》……外附小学生的科学研究课题里,隐藏着这所学校科技教育的“密码”。学校介绍说,从三年级开始,老师就会指导学生们围绕社会热点和生活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个“研究”,和真正的科学课题研究别无二致——从选题,设计探究过程,尝试从不同角度来解释、分析,到最后的表达交流展示,都由学生们来主导。而到了寒暑假,就是学生们的“练兵”时期,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组团完成研究课题。 把老师培养成“科技达人” 作为外附小科技教育的“领头羊”,黄福裕老师带领科学组青年教师开展科技创新,航模空模,机器人,环保等多项科技教育项目,短短几年内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在多个项目的各级竞赛中摘金夺银。 不仅科技组的老师要给学生们上科技课,在外附小,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是科技教育队伍的一分子。每年,学校都会组织专门的科技培训课程,力求把每位老师培养成“科技达人”。 同安一中 获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大满贯” 用“大满贯”来形容同安一中在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中的表现并不为过。2016年,同安一中集体获全国创新大赛最高奖——“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2014年同安一中老师康良溪获全国创新大赛辅导员最高奖——“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2015年学生季晓煜获全国创新大赛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此外还有一连串大小奖项。 参与多个央视节目 近年来,同安一中充分利用社会各界教育资源,构建科技实践活动广阔平台,特别是与CCTV共建“我为央视创节目,央视为我供舞台”的资源共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校学生先后参与CCTV青少部“异想天开”栏目的“创意无限”、“科学实验秀”等节目实践活动;有25个科技发明项目被CCTV选送德国参加世界青少年节目展播; “科技实践活动”也被搬到央视屏幕,作为“新课程改革成果”在央视专题报播两个小时…… 创新科技教育 除了常见的科技知识竞赛之外,同安一中还创新性打造全校性的科技游园活动和校园科技创新大赛,与此同时将科技活动融入学生们日常学习中,定时、定点开展机器人活动、“无线电测向”科技实践活动、航模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更形成了传统特色,促进了科学教育的良性循环。 【背景】 厦门“小科学家” 屡获佳绩 近年来,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单位以科技馆、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学校科学创新实验室、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阵地为依托,在全市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3年来,厦门青少年选手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以上奖项113项,获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三等奖以上奖项625项;在青少年电脑机器人比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5项,全省一等奖27项的好成绩。 借由市科协等单位搭建的平台,一批厦门“小科学家”从市赛起步,一步步走上国内、国际的舞台,在国内、国际科技竞赛中频频斩获佳绩。如去年的ISEF大赛上,厦门外国语学校的一名学生获专项奖三十米望远镜项目二等奖;2014年、2015年,厦门学生连续两年捧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在今年举行的第67届国际青少年英特尔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上,厦门六中学生蔡炜桢和颜明摘得高中集体项目等级奖三等奖,是今年中国代表队获得的集体最高奖,实现了厦门青少年科技创新高中集体项目工程类获国际ISEF大奖“零”的突破。 |
相关阅读:
- [ 08-18]让梦想照进现实 四川通过科技创新变不可能为可能
- [ 08-18]华安:闽台龙玛直线科技项目即将试投产
- [ 08-18]省科技厅举办党组织书记培训班
- [ 08-18]投资港股 当以德普科技为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