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紫玉的实验室一角,墙壁上挂着近100块奖牌,那是他跑马拉松实力的见证
赵紫玉参加“玄奘之路八百流沙极限赛”
厦门晚报讯(记者 陈满意)东吴国际超级马拉松,他连续奔跑24个小时,绕着东吴大学跑了600圈,总计240公里,获得第二名;在首届“玄奘之路八百流沙极限赛”中,他经历戈壁、沙漠、盐碱地,爬过大山,完成总里程402.2公里,勇夺冠军;在香港超级马拉松比赛中,他以243.3公里的成绩获得总冠军,是经国际认证的超马24小时赛中国大陆纪录保持者。他是赵紫玉,他并不是专业运动员,而是华侨大学的一位副教授。
【大器晚成】
40岁后才发现跑步天赋
5年来赢得近百块奖牌
“跑马圈”有“平生不识赵紫玉,跑尽超马也无趣”的说法。业内称他“越野大咖”“中国超马王”“马拉松超人”。
赵紫玉是华侨大学机电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今年48岁。在他的实验室一角,墙壁上挂着近100块奖牌,那是他跑马拉松实力的见证。
赵紫玉跑马拉松,有点“大器晚成”。最初,他在华侨大学教职工运动会上一跑惊人,发现了自己的跑步天赋。2011年11月,他参加了翔安百公里纵走挑战赛,在个人赛30公里项目上获得第八名。
接触马拉松,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赵紫玉说,43岁时第一次参加马拉松后,他从中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从此,他开启了自己的“跑马人生”,他四处搜寻赛事信息,奔赴各地参加马拉松比赛,成绩一次次提高,从3小时30分到3小时18分,再到3小时10分。这让他找到了跑马拉松的信心。
平均每年,赵紫玉要参加20场马拉松比赛,5年来他跑了近百场,跑出了“超马王”的称号。
【刻骨铭心】
参加“玄奘之路极限赛”,所经之处80%是无人区
最让赵紫玉刻骨铭心的比赛,是2015年9月26日的“玄奘之路八百流沙极限赛”。这场比赛在甘肃瓜州开赛,比赛路线所经之处有戈壁、沙漠、盐碱地、高山,其中80%是无人区,环境非常恶劣。据史料记载,该区域“长八百里,古曰沙河,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
这是一项体能与心理的极限挑战,白天热风如火,夜晚寒风如刀。赛事组委会仅提供检查点和休息站坐标,没有规定线路。参赛选手无强制休息时间,全程自导航、自负重、自补给,24小时不间断,须在150小时关门时间内完成八百里的荒漠穿越。
赵紫玉说,这场比赛全长402公里,是普通马拉松赛的近十倍。选手除了要自己导航外,还要背负吃穿用的行囊,由于早晚温差大,连羽绒服也要背上。他说,行囊中装了30多类东西,重量至少10公斤。
荒山野岭迷失4小时,终于等来救援人员
这场比赛有30名知名赛手参加,12人中途退赛,赵紫玉凭借惊人的毅力,以92小时52分58秒的成绩顺利完成总里程402.2公里,夺得冠军。
这个冠军拿得并不容易。赵紫玉说,在朱家大山完全迷路时,四周暗摸摸的,看不清山路,而山又很陡峭,一不留神,就可能滑倒摔下山。在这荒山野岭中,赵紫玉静静待了4个小时,才等到救援人员赶来。之后赵紫玉继续向前奔跑,奔向终点。
作为第一届大赛冠军,赵紫玉还获得了一项殊荣——当地一座新近发现的唐代烽燧被命名为“赵紫玉冠军峰”。
【乐于助人】
在海拔4000多米高山上,搀扶女选手走了十公里
在比赛中,赵紫玉的眼里并非只有终点,除了向终点冲刺外,面对他人需要帮助时,他也会及时伸出援手。
2015年8月,在贡嘎山百公里赛中,赵紫玉原本有希望冲击前几名。但为了帮助一名叫许亚红的女选手冲击女子前三名,他一直带着许亚红跑,并不断给她加油打气,跑在第四位的许亚红先后超过前头的两名女子,跑到女子第二的位置。
由于比赛位于高原,海拔在4000多米以上,在一座高山上时,许亚红出现了高原反应,一开始还只是头晕,随着继续上山,许亚红出现呼吸困难、呕吐等情况,无法继续走路。
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高山上,赵紫玉一直搀扶许亚红走了足足十公里,终于走到比赛途中的一个休息站。赵紫玉说:“当时我就一直搀着她走,走两步歇一下,进程非常慢,超乎我的想象。”
到达休息站时,工作人员劝许亚红放弃比赛,但她意志坚定,不肯退赛,坚持要跑完。于是,赵紫玉决定帮助许亚红走完最后十公里。但是刚走了没多远,许亚红就开始打瞌睡,赵紫玉搀扶着她,在半睡眠状态下走了一两公里,前前后后一路照顾,最终帮助她顺利走完全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