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教大家写毛笔字。记者 唐光峰摄
金安社区志愿者教大家扎花。记者 唐光峰摄
46万多名注册志愿者、3000多支志愿服务队、32支品牌志愿服务队……这些数字证明了厦门的“志愿红”不简单,实际上志愿者的数量远不止于此。他们当中,有银发老人、健壮青年、垂髫小儿,深入社区,服务他人,不求回报。
在众多老牌志愿服务社区中,有一个年轻社区已不是第一次为人们所熟识。6年多来,湖里区金安社区率先在全国、全省、全市开展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组建起平安护园队、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14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打造了“快乐365”、“金哥安妹斗阵行”两大品牌……
2015年7月,150名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代表来到金安社区参观,对其志愿服务模式赞叹不已。
近日,“深化改革看厦门”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团走进金安社区,探索其创新志愿服务的举措成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联动的工作模式。
缘起从“单打独斗”到“正规军”
“刚搬进来时,我都快住不下去了。”眼前的老郑,毫不留情地表达出当时的想法。2009年,作为第一批搬进高林居住区的住户,老郑总觉得这不好、那不好,经常“挑刺”,到居委会去“告状”。
老郑是名环卫工,每天凌晨4点去上班,回到家恰逢早高峰。小区本就不宽敞的道路被挤得水泄不通。老郑看不下去了,走上前去疏导。此后,早晨经常能看到他在小区门口劝离摊贩,白天能看到他“训斥”不文明行为,晚上能看到他在小区里巡逻……
如何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团结在一起,走出具有“金安特色”的志愿之路?金安社区决定从挖掘社区达人着手。
老郑的“铁面”确实让人惧他三分,但社区工作人员发现,他还是文艺达人,就邀请他参加文艺演出。这下,老郑成了“社区明星”。
在互动中,老郑渐渐融入社区,还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2013年,在老郑的倡导下,社区平安护园志愿服务队成立了,每晚8点到10点,是队员们巡逻的时间。现如今,老郑“身兼多职”,还是那个“挑刺王”,但更是平安护园队和义务消防队的队长,成了志愿者队伍中的“骨干”。
从一名“单打独斗”的志愿者,到现在找到了志愿组织,老郑加入了“正规军”。全社区22300多名居民中,注册志愿者就有2453名,其中有不少是专业志愿者。
缘深让专业的人做专业志愿服务
已经是凌晨两点,吴秀丹阿姨还在微信上开导小林。原来,身世特殊的小林因家事与父亲、继母闹不和。从今年6月开始,秀丹阿姨就奔走于三人之间,靠着一张嘴和一颗心,把这个特殊的家庭重新凝聚在一起。面对面开导还不够,秀丹阿姨就在微信上与小林继续聊。
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余香浓。从法院退休后,秀丹阿姨随子女迁入金安社区,对这个社区有些陌生。在一次买菜路上,秀丹阿姨帮助调解了一个小纠纷,这让她兴奋不已。秀丹阿姨的“本领”,慢慢地被邻里发现了。
秀丹阿姨坦言,刚到金安社区,随处可见志愿者,他们的行动感染了她,也激发了她的公益心,并让秀丹阿姨与志愿服务结缘。
2015年10月,以秀丹阿姨的名字命名的秀丹法官服务点揭牌了,她也更忙碌了。每周二上午都是秀丹阿姨的咨询时间,其余时候,她如果不在服务点,就是在居民家帮忙调解。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金安社区在与居民的密切互动中,挖掘出许多达人。原是播音员的张华娟阿姨,洪亮清脆的声音成了她的标志,参与的宣讲大大小小超过300场;爱好文艺的邹世恒阿姨,用舞蹈丰富着邻里的文化生活;曾是星海合唱团一员的周锡声,为社区“量身定做”了一曲《金安之歌》……
在推进志愿服务过程中,他们都成了金安社区进行专业化建设的助推手。平安护园志愿服务队、法律维权志愿队、文化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14支志愿队伍,点对点,让居民可结合自身所需,“下单”对接高质量的志愿服务。
再起飞引进“积分制”让服务常态化
志愿者注册登记、需求对接、嘉许和回馈……金安社区再次率先尝试,推行八项制度,让志愿服务更规范化、制度化,也让居民的爱心处处可为。
志愿者越来越多,热情高涨,但如何让志愿服务驶向常态化轨道,成了摆在金安社区面前的难题。
2014年,金安社区党委书记吴丽敏坐上了从台湾基隆“取经”归来的航班,一脸兴奋。她带了什么“法宝”回来?志愿服务积分制。“志愿者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就考虑从精神上给予嘉奖。”吴丽敏介绍,志愿服务两小时得一个积分,每20个积分可兑换小礼品,在评选优秀志愿者时,会优先考虑积分较高的志愿者。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有超过2000名志愿者参与了志愿服务积分制。不少志愿者在兑换了小礼品后,转身就把礼品送给了对接帮扶的困难户。
居民老周说,不管有没有积分制,大家做志愿服务的热情都很高,但积分制一定程度上从精神层面肯定了大家的付出。
一批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代表对此给予了很大肯定:“金安社区从志愿服务的需求对接、认领、实施、反馈到评价,都非常周到,在全国很有推广价值。”
【声音】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黄鹤麟:
志愿服务要更规范化信息化
在当日的行程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黄鹤麟,湖里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潘少銮也到场与采访团面对面交流。“共同缔造的初衷就是要让大家共同参与。”黄鹤麟说。
黄鹤麟提到,推动“志愿之城”建设,我们要更注重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建设,强调制度化,对志愿服务的注册登记、志愿培训、需求对接、服务技艺等有明确规定。
目前,厦门有46万多名注册志愿者,占城市常住人口约12%。黄鹤麟相信,这说明厦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有一定群众基础。
有好的队伍,还要有好的志愿服务项目。黄鹤麟提出设想,用“互联网+”思维让志愿服务项目的对接更加便利,实现信息化。
“志愿服务要有影响力,需要大家对它有更深的价值认同。”通过品牌建设,扩大志愿服务的各方面影响,也可借此强化资源服务管理。(海西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