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海沧区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综述

2016-08-16 18:17:45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海沧城区绿意盎然。郑伟明摄

  -繁忙的海沧港区。周赞家摄

  -中欧中亚货运班列开行。郑伟明摄

厦门晚报讯 (《海沧周报》记者)转型、创新、民生,盘点海沧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一个个关键词跃然纸上。从“三新”、“四个定位”,到“产城一体、生态宜居、乐活乐业”的活力海沧目标确立,其一脉相承的发展理念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按照海沧区第三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区委带领全区干部群众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在1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耕细作,闯出了“活力海沧”的广阔天地,让积蓄已久的活力气息和现代气质喷薄而出:

数据无言,体现的是效益。五年间,海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区级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建成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较2011年新增20平方公里,比重为岛外最高。

数据灵动,展现的是自信。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1.7亿元,人均GDP超2.5万美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十连冠”,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区第13名。

转型

产业城区社会,转型战役旗开得胜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形成

思路决定出路,作风决定效率。作为外向型经济活跃的海沧,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海沧决策者清晰地意识到,要通过创新促转型,通过转型要效益,要深入推动产业、城区、社会的同步转型,持续提高发展的协调性。

沿着这一思路,海沧在产业转型方面制定出“四创四新”的产业导向和“强二进三”的发展策略,从供给侧改革发力,出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比2011年提高1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8%。

三产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提升,折射出海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结果:生物医药研发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海沧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新兴产业势头强劲,厦门生物医药港被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前的今天,厦蓉欧国际货运班列,从海沧出发,而后直抵欧洲货物中转枢纽——波兰罗兹,成为从全国自贸试验区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这也是自贸时代海沧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发展腹地、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创新举措。一年来,共开行50列,发运集装箱1415箱,货值突破1亿美元。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港之一,海沧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迎来了新的辉煌,厦门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地位凸显,50余条航线直达全球主要港口,2015年海沧港集装箱吞吐量622.69万标箱,占全市的67.8%、全省的45.7%。

在城区转型战役中,海沧着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五纵八横”的路网体系作为海沧城市的动脉,厦成高速、海翔大道先后建成通车,海沧隧道、轨道2号线一期全面启动,疏港货运通道、国道324改线进展顺利。

五年来,海沧在城区转型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城区面积新增20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7%、森林覆盖率40.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9平方米,获评“国家生态区”。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海沧用生态文明理念统筹谋划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创新

人才资金汇聚,着力打造创新高地

创新所激发的活力正向全区各个层面延伸

产业转型如何“转”?产业升级如何“升”?毫无疑问,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海沧正以前瞻宽广的眼界、比肩世界一流的胆识,发出了“创造一流国际营商好环境”的动员令,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激活海沧的潜力,提升海沧软实力。

如今,走进自贸时代的海沧,六区叠加的优势让这个全国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如虎添翼:车库咖啡、3W空间、柴火空间等在两岸具有标杆意义的众创空间齐聚海沧。同时,海沧新兴产业势头强劲,电商产业园跻身国家级示范基地,全市互联网金融园区落户海沧,创新创业的前景可期。

据统计,海沧一年来新增注册企业3226家、注册资金486.43亿元。五年累计引进外资项目381项,合同利用外资18.0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46亿美元,海沧成为了资金、人才、信息汇聚与交流的大磁场。

创新所激发的活力正向海沧各个层面延伸。在高新技术方面,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出自海沧,世界第三支宫颈癌疫苗、全国第一支尖锐湿疣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宫颈癌疫苗、Y型PFG化重组人干扰素两个项目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立项。

创新驱动,人才为基。海沧区深入开展“海纳百川”人才计划,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77人,高端人才总量居全省各县(区)之首,也为实现由“海沧制造”向“海沧智造”的转变提供了人才保障。

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海沧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实行机构、人员、服务“三个下沉”,着力提升即办率、通办率、网办率,“就近办、马上办”便民服务改革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其经验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的关注和点赞。

与此同时,海沧以“共同缔造”为途径,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打开了党委领导下政府、社会、居民三者互动共治的生动局面,社会治理形成了蜚声国内的“海沧模式”。目前,已通过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验收,“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机制”项目入选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批复制推广典型目录。

民生

医疗教育升级,人文气质持续提升

参保率连续五年达100%,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海沧区委、区政府制定的三个转型中,社会转型事关百姓的民生福祉。数字显示:海沧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1.76:1,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连续五年达100%,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近年来,海沧医院、长庚医院纷纷与华中科大附属协和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开展合作。而随着海沧医院二期综合楼的投用,全区开放千人床位数达到4.32张,在全市名列前茅。目前,海沧基本建成“十五分钟健康圈”,获颁全国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在教育方面,海沧率先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五年新增学位15660个、实现“两个100%”(特殊教育入学率100%,民办小学在籍毕业生100%进公办中学)。

如果说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海沧耀眼的“外衣”,那么不断提升的人文气质,更让这颗“明珠”大放异彩:今年8月,位于海沧的厦门沧江剧院正式成为中演院线第10家直营剧院,开幕季上,“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钢琴王子”郎朗倾情演出,让海沧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级的文化盛宴。在社区书院,“百家讲坛”的郦波教授与百姓零距离分享曾国藩家训的智慧和精华。还有两岸义工联盟、“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等志愿组织展现着海沧人的奉献精神。

2016年的初秋,开发建设走过20多年的海沧,经过“十二五”的时间洗礼,如今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去完成时代赋予她的新的历史使命。

海沧,蓄势而发,势不可挡……

【采访手记】

滴水穿石 砥砺前行

日前,在海沧区委召开的区党代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会上,老干部们满怀深情地建议,要好好总结海沧精神和海沧作风。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滴水穿石、砥砺前行”已成为了海沧的精神财富,不断在实践中传承,在实践中创新。

梳理海沧的发展轨迹,五年来,从“三新”、“四个定位”,到“产城一体、生态宜居、乐活乐业”的活力海沧目标确立,海沧区领导班子以“功成不必在我任”的大气魄、大格局,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届接着一届干,带领全区人民创造了属于海沧的辉煌。

海沧精神、海沧作风、海沧力量、海沧责任,成为了一个个铿锵有力的字眼。面临世界经济的风云变幻、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海沧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迎难而上、敢闯敢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突破。海沧的开发建设者们从一个偏居一隅的小渔村起步,在困难中前行,在风雨中开拓,筚路蓝缕,其过程无不体现“迎难而上、敢闯敢试”的海沧作风。

海沧将作风建设作为常抓不懈的主题,过硬的作风也成为提升海沧效率的利器。2011年以来,海沧从治理庸懒散专项行动开始,通过干部作风建设年、深化效能建设年、基层组织建设年、责任落实年、“两学一做”等活动,形成了“干部就是干事”、“专业+敬业”等价值理念,并成为海沧干部内心的自觉追求。与此同时,海沧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海沧的力量在于“党建引领、共同缔造”。五年来,海沧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出“部长会客厅”、“品谱三步曲”等一系列党建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海沧突出社区、农村、非公等重点领域党组织建设,统筹推进机关、国企、学校等领域党建工作,助力居民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路子也是可圈可点。

新起点、新跨越。如今的海沧正带着全国百强区、全国生态区的自信豪情,秉承“滴水穿石、砥砺前行”的海沧精神,弘扬“迎难而上、敢闯敢试”的海沧作风;依靠“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的海沧力量,牢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海沧责任,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