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文化教育 > 正文

幼升小顺利过渡很重要 老师: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2016-08-16 09:13:40魏文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文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黄燕鹭江新城小学市级骨干班主任

东南网8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文梁张磊/图)转眼间,暑假已经过了一大半,再过两周,新的学年就要开始了。先前在幼儿园里以玩耍为主的小屁孩们就要进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了。他们能适应吗?爸爸妈妈如何帮助他们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顺利过渡,为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今天,我们就来叨叨这个话题。

激发孩子的向往之情

思明区的张女士这些日子有些忐忑不安:家里的小丫一开学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小丫性格内向、胆子又小,上幼儿园时几乎每天都要哭闹,适应了一个学期才好转。现在小丫要上小学了,真担心生活又得鸡飞狗跳好一阵。

市级骨干班主任、厦门鹭江新城小学的黄燕老师说,一般情况下,入学前的孩子都很羡慕小学生活。比如羡慕新书本、红领巾等。为了帮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生活,家长现在开始就可以和孩子一起,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平时,不妨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情况。

黄燕老师说对于内向、胆子小的孩子,更要早做准备。比如,利用开学前这段时间,带着孩子去熟悉一下开学要就读的校园环境,可以故意用赞叹的口吻对孩子说:“你长大了,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真了不起!”让孩子产生当一名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入学后,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所遇到的困难,并帮助他(她)解决困难。还可以常和孩子讲讲身边同龄人热爱学习、克服困难的故事,或者名人故事,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开学儿子就要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家长许女士也有些担心:这个暑假孩子玩得有点疯,听说有些孩子假期还参加了幼小衔接的学习班,可自家孩子什么也没有去上,开学后不知道会不会掉队。

黄燕老师说,很多家长都会纠结入学前要不要让孩子学习一些小学的知识,其实,不用刻意去考虑孩子学与不学的问题,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孩子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生活中当他们好奇时,就教教他们;没有兴趣的话,就试着激发他们的兴趣。

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平时,可以让孩子尝试买东西,在实践中认识人民币,学学算术;让孩子学着看看时钟,认识钟表和时间;让孩子在生活中认认汉字,如招牌、广告上的字,商品包装上的字,卡通人物的名字等。

学汉字的话建议多认少写,偶尔写写自己的名字、简单的字就好。现在可以多练习使用筷子、玩夹珠子的游戏等,锻炼手部小肌肉,为入学后执笔写字做准备。

黄燕老师还建议,定时给孩子读些有趣的、能唤起学习兴趣的故事,如一些名人和少年英雄热爱学习的故事、科普读物等。还可以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不管是好是坏,都以称赞的语气去肯定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确实有“本事”了,他们自然也更乐学、爱学。

训练孩子的良好习惯

黄燕老师认为,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主要包括五方面:

1.作息习惯:幼儿园作息和小学作息有所不同。现在就试着调整孩子的作息,慢慢减少午睡时间,逐步让孩子适应早睡早起的生活,保证孩子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让孩子有生活规律。为孩子准备一个闹钟,提醒孩子按时起床、休息,避免孩子入学后出现做事磨蹭、缺乏时间观念的问题。

2.专注习惯:家长可以从帮助孩子控制外部行为做起,要求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比如不要边吃饭边玩;看书、绘画时要保持正确姿势,不乱动、不乱摸;还可以让孩子通过练琴、书法、绘画等专项训练来培养自制力。训练最好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这样,有利于孩子条件反射集中精神。

3.倾听习惯:教给孩子倾听别人讲话的方法。比如,家长说完话后,可以询问孩子刚才讲到谁,说了什么事。从简单的一句话再到一段话,让孩子的听、说能力得到提高,这对于孩子开学后的课堂听讲会有帮助。

4.阅读习惯:尽可能每日定时亲子阅读,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可以准备一些适合孩子入学阅读的书籍,如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长期的阅读积累,必将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

5.自理习惯: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吃点心、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因此,建议家长,要训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