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交 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 2013年起,厦门市交通部门与各区政府联合,从群众身边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共同研讨公交出行需求、设计公交线路、分担营运成本,创新开通了“社区公交”线路,通过小型车辆将公交服务延伸到道路狭窄的社区和“城中村”,填补了区域空白,有效解决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终于有公交车了!这山我爬了二十多年,从山脚到家,要爬两百多级台阶。刮风下雨日头晒,真是受罪。现在,坐着社区公交车,看着风景就上来了,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啊!”70多岁的东荣社区居民蔡阿伯说。 蔡阿伯夸奖的,是2014年12月25日开通的436路社区公交。这条公交线路,途经海山路。海山路,路如其名,是东渡海边山上一条坡度大、路幅窄的中低等级道路,大公交车开不上来。但是,道路沿途共有东荣、金鼎、和通、濠头等11个社区,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达9万人,出行需求较大。 为了能让社区公交开上山,交通运输部门和街道方面联手,投入近10万元,对3处共500米的临崖地段安装了600个防撞警示柱及7个凹凸镜等相关交通安全警示标志,满足了开行小型公交车的条件。现在,436路每天客流量达到数千人次,深受社区居民肯定。 从2013年开通的首条社区公交431路(湖里禾山街道)至目前,厦门湖里区、海沧区、思明区和集美区四个区共开通了16条社区公交线路,每日发送班次1200多班,日均运送乘客近2万人次,极大便利居民出行,也有效打击了“黑车”、“黑摩的”现象,为社区平安建设添砖加瓦。 市交通运输局介绍,随着社区公交线路的不断增多,该局正在积极总结运营经验,后续将联合更多街道、社区,开通此类线路,推动社区公交形成网络,使“最后一公里”不再是难题。 村村通公交 城乡统筹发展惠及全民 厦门大力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公交服务不分地域。2010年起,厦门大力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将全市公交分为本岛、海沧、集美、同安、翔安五个组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票价、统一运营模式和服务标准,实现全市域范围内的公交一体化管理。 厦门虽然不大,但在地图上,同安淡溪村还是显得比较偏远——这个村,位于厦门最北部山区之中,且道路条件一般,从岛内驱车前往,要一两个小时。 这种距离,也一度给79岁的淡溪村村民李金英带来不小困扰——每次下山去儿子家,要翻两座山,再走一段下坡路,才能坐上公交车;七点的早班车,要五点多起床去赶车。 今年3月,当637路公交车开进村门口时,淡溪村的村民们,放起了万响鞭炮,这个村也成为同安111个行政村(含村改居)中最后一个通公交车的村庄。“这是大喜事。”看着公交车,李金英和村民们高兴得如同过年一般。 市交通运输局介绍,“十一五”以来,配合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的实施,厦门大力推动“村村通公交”工程,道路条件具备,便及时配套开通公交线路。目前全市具备通客车条件的268个行政村已全部通达公交,使村民出行不再艰难,进一步带动脱贫致富。 像淡溪村这样有故事的村落,在“村村通公交”推进过程中还有很多。比如,同安还有全厦门海拔最高的公交线路——606路,这条线路2007年开通,从同安汽车站途经军营村、白交祠到达西坑村。全程46.8公里,票价1元,途经36个站点。 606路,现在有2台车,4个驾驶员,每天8个班次,平日客运量约100人次。数据看起来不起眼,但坐过一次这条线路的乘客,都会竖起大拇指。一路上,道路崎岖、陡峭、弯道多、海拔高,堪称“走在云端的公交线路”。市公交集团在这条线路上精挑细选驾驶员,使用小型车、配备下坡缓速器、安装了时速控制报警器,开通至今保证了运营安全。 |
相关阅读:
- [ 07-26]厦“空中”自行车道或延至软二 BRT站点成出入点
- [ 07-20]男子在BRT上当众掏下体对女子大腿猥亵 被拘10日
- [ 07-20]厦拟建"空中"自行车道 实现与行人、机动车分离
- [ 07-09]BRT同安枢纽站开工 建成后将缓解相关路段交通压力
- [ 07-08]BRT同安枢纽站完成交地 将缓解同莲路交叉路口交通压力
- [ 07-01]厦门107辆BRT车安装新型灭火装置 3秒内就能启动
- [ 06-26]20吨巨石惹祸致大堵车BRT当救护车送哮喘男子就医
- [ 06-25]厦门暖心事:BRT上捡到电脑 好心人微信寻失主归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