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玉婷 见习记者 房舒 实习生黄葑乔)糊涂家长多——带着两三岁的孩子去买菜,结果把孩子丢了;叛逆小孩也不少——正值青春期,一个不高兴就往外跑。昨日,市民王先生拨打本报热线求助,因跟自己发生了一点小口角,5日中午,13岁的女儿小娇离家出走,至今未归。
记者从警方了解到,7月以来,进入暑假,随着家长外出增多,儿童也经常一不小心就“走失”,每天“儿童(15岁及以下)走失”报警求助在6起左右。好在有惊无险,除了民警正在寻找的小娇外,其余接报的走失儿童均在民警、热心市民的帮助下找回。
【案例】
粗心家长 出门玩一趟弄丢三个娃
7月10日晚7点,民警接到钟女士报警,“不好了,我的3个女儿都走丢了,她们最大的12岁、最小的8岁。”当天,钟女士带3个女儿到国际会展中心附近海边游玩,接电话的功夫, 3个孩子就不见了。在海边找了一圈都没找到,钟女士吓得赶紧报警。一个多小时后,民警帮钟女士找到了3个孩子。
跟钟女士一样粗心的还有蔡女士,16日,蔡女士带一男两女3个小朋友去逛街,人来人往,3个小朋友就跑丢了。还好,报警20分钟后,3个小朋友自己跑了回来。
除了一次性丢3个孩子的粗心家长,还有7个家长一下丢了2个孩子,好在都被及时找回。
任性孩子 正值叛逆期动不动离家 少年缺少关爱频频离家出走
记者从仙岳医院了解到,7月以来,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共接诊四五个多次离家出走的孩子。
13岁的小郭近两年内已“不知离家出走了多少次”,“他宁愿睡在路边,也不愿回家。”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吴为阁主任告诉记者,小郭经常离家出走,几次被送到救助站,也没有引起父母重视。
据吴主任了解,小郭从小在三明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最近几年才来厦,回到父母身边。可父亲整日奔波在外,母亲又刚生二胎,缺少关爱的小郭就开始频繁逃学、露宿街头。
少年沉迷游戏一言不合就“失踪”
7月底,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卢博士遇到一个离家出走的“网瘾”少年。
13岁的小豪玩游戏成痴,一到暑假,更是玩个不停,屡劝不听。7月20日上午,发现孩子又玩了通宵,小豪爸爸忍无可忍,拔断网线,结果小豪大发脾气,摔门而出,直到天黑才被找回来。
拿小豪没招的父亲只好带他到仙岳医院做心理咨询,卢博士称,“小豪这个年龄正是青春期,难免会觉得父母管得多,太唠叨。所以不能硬碰硬,一定要耐心疏导。”
【数据】
走失男孩比女孩多 主要集中在3到6岁
从整体情况来看,容易走失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到6岁,走失男孩数量多于女孩。分析其中原因,这部分儿童走失的原因大多为父母看管不周,导致外出时孩子乱跑迷路,或是在人潮拥挤的公共场所,一不留神就将孩子挤丢了。
此外,10岁及以上的走失儿童也占到两成左右。这部分儿童多为跟父母产生小矛盾,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的。不过一般顶多一两天,他们又回来了。
岛内走失儿童 是岛外的2倍多
一名1岁2个月的宝宝也因父母粗心大意,“消失”了几十分钟,向警察求助后发现原来是被亲戚抱走忘了打招呼。岛内儿童走失的情况是岛外的两倍多,而走失的地点更是到处分散,包括菜市场、海滩边、游乐园、马路等。
不过,这些走失儿童大多能在1至2个小时内被找回,其中1小时内被找回的最多,占到四成左右,2小时内找回的占到2成左右,也就是说,有六成走失儿童都在2小时内被找回。
【分析】
10岁到13岁是“第二次叛逆期”
如何避免大朋友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记者咨询了集美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巨东红,巨教授称,10岁到13岁的孩子刚好进入“第二次叛逆期”,这时候他们的心理正在成长,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开始变得有自己的想法。“2008年《福建省学生离家出走原因分析》论文中,对4067名男女生进行了研究,发现男女生离家的原因中,排在第一的就是与父母矛盾,被打骂。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离家出走的小孩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缺少跟父母的沟通,一旦接回父母身边,很难适应突然转变的生活环境。加上父母工作忙,受教育水平有限,对他们关心甚少,一有问题就选择用语言暴力解决,这成了孩子离家出走的导火索。
因此,家长可通过参与孩子喜欢的事去了解孩子,发现孩子有异常情绪或举动时,要多做自我反省,主动与孩子沟通,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