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情 > 正文

一组老照片 讲述从军南下参与解放厦门的女战士

2016-07-31 11:37:09李梦丹 卢志明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郑王恺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李申生(后排右一)与战友在古桥边合影。

李申生(前排右二)与战友在古榕树下合影。

 

厦门日报讯 (文/图 李梦丹 卢志明)明天(8月1日)将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9周年,在厦门这座城市里,留下了我军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在热心读者吴先生的支持下,在这个纪念日到来之际,通过这组老照片,呈现一位从军南下参与解放厦门的女战士,在那段特别值得追溯的历史时期所展现的军人风采。

名词

南下服务团

南下服务团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服务团。它是解放战争后期为迅速夺取全国胜利,在上海组建的一支以革命知识青年为主体的革命队伍,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十兵团,全团总共2942人。

中共中央华东局于1949年6月17日电告中央:“建议在沪招收三千名知识青年、职工到闽工作。”中央20日回电同意。

6月中旬“华东军区南下服务团”组成,当时有数千名大中学生及部分职工踊跃报名,经审查批准录取了2334人,其中男性1852人,女性482人,复旦大学被录取188人,李申生即其中一名,时年21岁。招募结束后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服务团”。7月19日凌晨离开上海,踏上开赴福建的征途。

 

李申生(左)和同学在复旦大学校门口合影。

南下服务团在行军途中。

复旦学子在曙光中投笔从戎

照片上的女兵叫做李申生,她是参与解放厦门的一名普通女战士,然而她却有着传奇般的身世。李申生原来是个富家女,1946年8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报考志愿中除了复旦之外,还填上了南开大学、燕京大学等三所大学,没想到当时的三所名校都发函要录取她,但她最终选择了最向往的复旦大学。入校后,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年年获得校方头等奖学金。在采访中,李申生的后代为我们提供了李申生和同学在复旦大学门口的留影。也正是因为她选择了复旦大学,她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转折。

1949年,上海解放后的6月,那时我们的军队根据全国解放形势的需要,急需在高校中招募战士以提高部队的文化素质,同时由于全国解放,干部缺乏,需要培养生力军。李申生当即报了名,尽管她坦诚地向负责招募新兵的首长说明自己家的身份并不好,但首长却很直截了当地对她说:“身份只是你的家庭背景,你投身到革命军队来,我们同样欢迎你”。李申生加入部队后,被安排在南下服务团,并被告知这支部队将随解放大军南下,进入福建,解放闽南。从此李申生从复旦大学的天之骄子在解放军的大熔炉中嬗变成一名女战士。

行军数千里参与解放厦门

部队的生活和复旦大学里的学生生活俨然是冰火两重天,李申生的长子吴先生说:“母亲当年加入部队后,一路南下,基本上都是徒步行军。那时,南下服务团还遭遇过土匪的袭击、敌机的轰炸,他们从上海一路南下,真可谓跋山涉水、历经艰险”。

在李申生的军旅生涯中,留下了几张拍摄于1949年部队南下行军途中的珍贵老照片,从照片中仍能感受到当时行军时迸发的革命激情。那时候所有的战士都要身背包袱,顶烈日、冒暴雨,头上戴的只是一顶斗笠,行军宿营时,风餐露宿更是常有的事,南下服务团的战士大部分都是从学校招募的,几个月下来,雨水洗刷了他们的娇气,烈日增添了他们的胆气,他们经历了千难万险,在1949年的8月份进入了福建,做短暂整修后向闽南挺进。

 

李申生四姐妹在白城海边合影。

厦门是她永远的家

南下服务团行军两个月,行程两千里。进入闽南后,李申生发现闽南的山山水水,像极了自己的老家浙江温岭,不由得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她和战友们在榕树下、在古桥边留下了宝贵的合影。1949年10月中旬,她和大部队一起参与了解放厦门。

厦门解放后,李申生在鹭岛成家立业,她也由军人转业到地方,但她身上所具备的特有的军人品质依旧影响着她的一生,生活中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对后代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厦门从此成了她的真正故乡,再也没有离开过,因时常寄些书信、照片到她的娘家,她的三个姊妹也特地来到厦门与她相会,对厦门的环境和气候赞不绝口,从四姐妹在厦门南普陀、白城海边的合影中充分可以看出大家对厦门的喜爱。

李申生在2004年走完了她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她的后代告诉我们,李申生生前对子女要求严格,从不娇宠,她还经常接触年轻人和学生,总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启发大家:“生活中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你有坚强的意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