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五年亮彩数字记录湖里前进步伐 让更多居民享红利

2016-07-27 16:57:25郭筱淳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3、关键词:美丽行动

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区……湖里区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部署,探索出“一核多元,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体系,点亮广大居民的多彩生活。

数字1:打造32个美丽典范社区

一场由内而外的“美丽蜕变”正在湖里区各个社区精彩上演。社区发挥党组织领航作用,积极探索社区治理创新,让“多元共治”之花开遍社区,涌现出一大批品牌社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创新开展,湖里街道康乐社区,社区居委会、专业社工以及社会组织建立起“三社”协商机制,推动社区民生难题的解决;而在殿前街道,“城中村”马垅社区的宜居环境足以媲美城市小区,正是由于他们探索形成新老融合的机制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参与共同缔造……目前湖里区的美丽厦门典范社区已达到32个。值得一提的是,湖里已有42个社区开办社区书院,其中市级试点4个,区级试点6个,开展课程2500多课,各类活动911场次,成为展示湖里社区治理水平、培育共同精神的基础平台。

数字2:实施146个以奖代补项目

供水、供气、污水管网全面更新,楼面、楼道、阳台等全面翻新;道路两旁鲜花点缀、一排排路灯照亮回家的路……湖里街道金鼎社区这个“80后”老旧小区实现了“脱胎换骨”。而同样发生蜕变的还有殿前街道神山三航小区等61个老旧小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为引领,湖里区通过“以奖代补”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激发群众建设家园的热情。 2014年,湖里区率先出台《关于积极推进多元共治构建和谐美丽社区的实施意见》,激发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八大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从政府一元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变。在此基础上,湖里区还陆续出台完善“以奖代补”实施办法、社区基础分类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保障与规范,激发了基层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目前湖里区已实施了146个区级“以奖代补”项目,遍布所有社区。

4、关键词:幸福民生

改善民生,打开“幸福大门”——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过去5年,湖里区每年将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用于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让更多的居民分享到发展的红利。

数字1:新增23910个学位

办好每一所学校,打造一流教育——对于湖里而言,这是目标更是行动。过去的5年,湖里区花大力气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扩建蔡塘学校、金安小学、五缘实验幼儿园等29所校园,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23910个。经过几年的培育,湖里俨然成为名校的“飞地”。它们中名气最大的是位于湖里枋湖的双十中学高中部,厦门外国语学校紧接其后——2010年,湖里区和厦外合作创办厦门外国语学校湖里分校;百年老校厦门二中也选择湖里,把高中部迁入五缘湾;2007 年,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落户五缘湾……牵手名校的同时,湖里区还加大力度从全国范围内引进名师名校长。

数字2:3.5亿元购买服务

政府买单,居民享受专业社工服务——从2010年开始,湖里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政府购买专业社工服务,每年投入1500万元以上。那时起,“社工大军”进驻社区、走近居民,提供居家养老、残疾人、家庭综合等近70个专业服务,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居民从中受益。随着“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全面铺开,湖里区探索社区+社工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在全国领先,更获得国家民政部的肯定。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湖里区投入购买社区服务、教育服务等五类服务的资金达到3.5亿元。

数字3:上千场文化活动

短短几年的时间,湖里的群众文化活动数量翻了3倍——从每年300场增加到了1000多场。湖里区坚持从居民文化需求出发,以共同缔造的理念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将舞台交给群众,让艺术浸润生活,开出幸福之花。可以说,在湖里,广大居民就是 “主厨”,可以随心烹制属于自己的“文化大餐”。在此基础上,湖里区还成功打造了城市诵读节、元宵民俗文化节、社区文化艺术节、福德文化节等品牌活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攀上新台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