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正文
分享到:

厦门湖里群众盛赞社区书院 融合两岸最具“台味”

2016-07-22 10:53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刘玮  我来说两句
禾欣社区书院的阅览室内,老人和孩子正在专心阅读。近日,本报记者分别走进湖里区兴隆、金尚、东荣、金安、禾盛、禾欣等六个社区书院,发掘各个书院建设亮点,倾听居民意见和建议。

禾欣社区书院的阅览室内,老人和孩子正在专心阅读。(记者张奇辉实习生张延雯摄)

兴隆社区台胞参加爱心妈妈手工作坊。

孩子在金尚社区书院学素描。(本报记者张奇辉摄)

金安社区书院亲子烘焙课受欢迎。

东荣社区书院。

禾盛社区书院举办精彩的讲座。

厦门日报讯 (本版文/本报记者 蔡镇金詹文)“走,一起去社区书院听课!”在湖里,越来越多的居民一有空就会走进社区书院,在那里学习、交流、活动、议事。社区书院正深度融入并生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听,居民点赞很多:“咱社区书院的琴棋书画课,让我的艺术涵养大大提高”;“专业老师的技能辅导,帮助我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湖里各社区书院备受居民赞誉。这背后是各社区书院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满足群众需求、有益分享成长的举措,努力为全市社区书院建设提供“湖里样板”。

近日,本报记者分别走进湖里区兴隆、金尚、东荣、金安、禾盛、禾欣等六个社区书院,发掘各个书院建设亮点,倾听居民意见和建议。

[特色点击]

兴隆社区书院

融合两岸最具“台味”

殿前街道兴隆社区是厦门台胞台商居住、创业的聚集地。作为我市唯一的对台服务示范社区,兴隆社区以打造台胞特色为品牌,把书院建设成为汇聚两岸情感、融合两岸理念的精神家园。

充分挖掘有经验、有专长的台胞来当授课老师,“妈妈讲堂”就是在台胞王和美的建议及发动下成立起来的。阵地建设也融入“台”味。闽台文化长廊成了社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了解两岸同根同缘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基地。

社区将两位台胞志愿者骨干纳入社区书院发展理事会,为书院建设出谋划策,将台湾先进的文明理念注入社区治理。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先后组建了“马路天使”、“绿色环保”、“文化传播”和“健康彩虹”四支以台胞为骨干的志愿服务小分队。

禾欣社区书院

“五步”选课“分群”开课

禾欣社区是岛内相对较小的社区,下辖4个小区,8446人,其中超半数还是流动人口。自去年8月开班以来,社区书院上课人数累计已达万余人次。

禾欣社区书院为何有如此大的“磁场”?原来,禾欣社区在形式、时间、空间的设置上下功夫,采取“主课堂+分课堂”、“室内课堂+室外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社区课堂+企业课堂”等形式,对不同群体开不同的课,实现书院全覆盖。根据太古公司员工的需求,书院还专门在该公司设立企业课堂,参与人员达两千余人次。

禾欣社区书院已摸索出“五步”选课流程,即发布信息、收集群众需求、初步定课程、确定课程和选老师、公示课程安排。通过“五步”开设的课程,出勤率达96%。

金尚社区书院

筑巢引凤反哺社区

如何为居民“烹饪”出一道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江头街道金尚社区通过实施“筑巢引凤”、“反哺社区”两个计划和打造升级版的事务听评会,挖掘、培育、链接起各方资源,引导社会多元力量共建书院。

金尚社区书院注重挖掘社区达人为居民讲课,通过“反哺社区”计划,引导社区达人以自身拥有的专业资源反哺社区书院;通过“筑巢引凤”计划,链接各类志愿服务人才资源。

居民喜欢什么样的课程,社区书院就找来具有此类服务能力的学校、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开展服务,实现书院服务与居民需求的无缝对接。目前,社区书院的共建单位已达到25家。

金安社区书院

率先探索书院“六化”建设

金山街道金安社区书院率先探索书院“六化”建设:标准化、精细化、常态化、品牌化、信息化、责任化。

为鼓励更多居民参与社区书院的学习活动,书院针对学员、教师和志愿者,制定了嘉许激励机制。通过在社区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凝聚各类群团组织、草根组织、社会力量,形成居民“共同参与”的格局,成为社区书院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新亮点。

借助社区书院开展学习活动,深化“快乐365”和“金哥安妹斗阵行”志愿服务品牌。倡导全年365天,社区居民、书院学员参与社区书院学习活动;社区书院整合了志愿者老师、学员、党员、共建单位等力量,组建了14支志愿者队伍。

东荣社区书院

“五共”培育共同缔造精神

湖里街道东荣社区人口成分比较复杂,居民之间的关系比较疏离。社区书院能把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让居民由陌生人变成熟悉的人,最后变成社区的主人。

东荣社区的诀窍是:“五共”培育共同缔造精神。用共谋来凝聚居民建设社区书院的智慧、用共建来激发居民建设社区书院的热情、用共管来增进居民建设社区书院的互动、用共评来交流居民建设社区书院的经验、用共享来激发居民建设社区书院的热情。

社区书院开设了党建讲堂、道德讲堂、法治讲堂、科普讲堂等15个常设讲堂和分讲堂,为社区不同人群提供30多种课程。社区书院用优秀文化帮助居民抵制低级娱乐生活,用现代文化帮助居民提升精神品位,用开放文化帮助民居树立包容胸怀。

禾盛社区书院

将书院开到居民家门口

禾盛社区面积约0.9平方公里,在岛内算是面积较大的一个社区,居民呈现学历高、收入高、品位高的“三高”特点。这对书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区面积大,往返书院比较花时间,这无形中会降低居民参加书院的积极性。为此,禾盛社区一方面精心打造书院主阵地、主课堂,另一方面充分挖掘辖区场地资源,先后在水晶森林、碧湖嘉园、古龙居住公园等小区设立书院分点,让居民可以就近上课。同时,打造“虚拟课堂”,使居民时时可学习。此外,还联合湖里妇幼保健院、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健康讲座。

为打造有强大吸引力的课堂,禾盛社区书院从增强体验感、参与感、带入感着手,打造出体验式课程、交流式课程、细胞式课程,让课堂更加生动、引人入胜。

[人物故事]

同参与共成长

热心台胞指导居民唱歌

林启原

从小就学音乐的台胞林启原,来到厦门已有10多年,经营一家琴行。一年前,另一位在厦门的台胞朋友对他说,你这么爱音乐,要不到社区书院当老师吧。林启原的这位朋友是医学博士,热衷公益,常常到兴隆社区为居民开展义诊,还到社区书院为居民讲授医疗保健课程。

林启原一听来了兴趣,他希望和更多人分享自己所热爱的音乐。很快,他便到兴隆社区当起了“同心合唱班”的指导老师。每周二晚上,朋友们都知道,这是林启原专门留给社区书院的时间。

林启原既是指导老师,还自己伴奏,要么弹吉他,要么弹钢琴。为了让居民们有兴趣学,他把课堂形式搞得轻松活泼,举办歌唱比赛,经常到户外去,一边亲近自然一边在绿野中歌唱。报名的居民从一开始的几个人,增加到最多时的70多人。

“音乐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的乐趣,我很愿意参与到社区书院中,和大家共享音乐的世界。”林启原说。

“80后”画家传授艺术之道

黄锦川

黄锦川是一名“80后”画家。三年前,他来到厦门,喜欢上金尚社区的环境,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房子。最后在金尚社区居委会书记的热心介绍下,黄锦川终于找到了满意的房子。

当金尚社区请他为社区书院建设出点子,黄锦川没多想就答应了。从书院总体规划到功能设计,再到内部装饰等,黄锦川都积极出谋划策。其间,他画了大量设计手绘稿,连材料挑选、家具采购、绿化软装等细节,他都会跟踪考虑。

如今,社区书院整体布局古色古香,这些都渗透了黄锦川的理念。而墙上的一些字画,也是黄锦川和他的朋友无偿贡献出来的。

社区书院建成后,黄锦川更忙了。他把这里当成回馈社区的主阵地。身为画家的他,常常向居民免费传授艺术之道。他说:“社区书院是居民的一个精神栖息地。厦门很美,社区书院会让人的心灵更美”。

他用闽南语为老人们读报

叶恢旭

78岁的叶恢旭,每周都要给一群老人用闽南语读报。社区书院有个“老人诵读小组”,他是主讲人。

东荣社区有一些不识字的老人。一名老人曾对叶恢旭说,老叶啊,你每天看报,要不也给我们说说报纸上都写了些啥。一句无心的话,叶恢旭和社区居委会都放在了心上。很快,闽南语读报小组就成立了。

“用闽南语读报和用普通话读报有很大不同,得自己先消化内容,然后想着用闽南话怎么讲。”叶恢旭说,他每天都要看大量报纸,找社区居民关心的话题,每周四早上,在社区书院讲给大家听。

叶恢旭不仅仅读报,每次读完还要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我们专门弄成专题读报讨论,大家都能明显感觉到,居民们对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热情度都大大提高了。”叶恢旭说。

既当老师又当学生

邹世恒

邹世恒几乎每天都要到社区书院,不是去当老师,就是去当学生。退休前,她在学校教过音乐和舞蹈,退休后她也没闲着。“自从社区书院开办后,我虽然很忙碌,但是很充实、很快乐。”邹世恒说。

每个星期,邹世恒要教四堂课,每堂课虽说原定一个半小时,但往往都是“加长版”,经常上了两小时,学生们还不想下课。邹阿姨当老师非常尽职尽责,“光上课可不够,早上、傍晚还得排练,我几乎都会过去指导,带着大家一起练习。”

周四和周末,邹世恒不用上课,她依然往社区书院跑,原来她自己当学生去,听各种养生保健的讲座。

“平时咱们爱到广场上跳舞,但临近中高考的时候,我们就不跳了,还当志愿者去维持小区的秩序。”邹世恒说,现在身边的朋友多了,她的身体更好了,每天都乐呵呵的。

在书院打开精彩人生

林丽萍

自结婚生子后,林丽萍就踏踏实实做家庭主妇。随着孩子上初中,无需再接送,林丽萍觉得很孤单,心情时常低落,却又不知道怎么打破生活的僵局。

去年8月,禾欣社区书院正式开班。有一天,林丽萍看到社区人潮涌动,很好奇,一打听才知道很多邻居聚在一起读书。她一下子被那种氛围吸引了。

林丽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了读书生涯。很快,她就迷上了这样的环境和氛围,生活似乎打开了一片天地。

这一年来,她学到了瑜伽、书法、插花、计算机等,掌握的技能也越来越多。这不但让她觉得人生变得多姿多彩,自己越来越有价值,心情也不再愁闷。另外,她还会将学来的心理知识,用来疏导他人,俨然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如今,林丽萍已被一家社工机构录用,她将社区书院学来的知识和技能,用来发光发热。

[居民声音]

社区书院改变了

我们的生活

●吴清茶(兴隆社区居民):以前,我很少和邻居们来往。有了社区书院之后,我几乎天天过来报到,认识了很多左邻右舍。这一年来,我不仅学到很多东西,而且整个人也变得活跃了,感到特别开心。

●郭兆鑫(金尚社区居民):金尚社区书院会根据我们不同的需求和喜好,开设不同的课,并邀请大家喜欢的老师。如果有时间,每个人都可以在社区练就一身才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麻章新(东荣社区居民):我要么在社区书院参加活动,要么协助社区书院搞好活动组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道德讲堂、阅读班、秧歌队、文化讲座、诵读课,我都参加过。现在左邻右舍的凝聚力增强了,社区有什么事,哪怕义务巡逻、打扫卫生之类的,大家都很踊跃出来帮忙。

●陈秀丽(金安社区居民):我参加了社区书院的很多课程,学习到老年保健、饮食搭配、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我还参加了社区书院里的很多文体活动,认识了很多同龄朋友,让我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不再沉湎于看电视、打牌。

●张莉(禾盛社区居民):社区书院改变了我的生活和态度,如今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社区书院。作为一名全职妈妈,以往我总是把自己关在家里,每天大部分时间就是看电视、煮饭、收拾屋子等,生活很单调、无趣。社区书院的开办,我在短短的时间内不仅免费学到书法、瑜伽、英语、点心制作等技能,还认识到很多新朋友,让我们的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董张丽(禾欣社区居民):社区书院让我受益颇多,由于时间限制,我现在只报了一个书法班,已经上了4个月,每周上一次课。专业的书法老师,手把手地教学,让我的书法有了明显的长进。接下来,我还想学国画、素描等。四川老家的朋友很羡慕我们厦门开办社区书院,迫切希望老家也能开办。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