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韩丰 实习生 陈川)都说,她如一盏茶,浸满了一季韵味;她如一首歌,萦绕在心灵深处;她如一本书,诉说着往日的旖旎。
她,就是漳浦剪纸,跃动在指尖的年味,流动在乡人的命脉,绽放在鹭岛的红云。风景再美,美不过漳浦剪纸。
作为漳浦的财富、漳州的名片,红彤彤的漳浦剪纸,走出家门。7月23日“记住乡愁”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漳浦剪纸精品展,将在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虎园路16号厦门宾馆南门)开幕,届时将有剪纸艺人与观众互动,并赠送小礼品。展览时间将持续至本月29日。为鹭岛的朋友们,献上一份红红火火的民间文化艺术大餐。
汇集多位漳浦“名剪”大作
《漳浦县志》中,较为详细记载着:“元夕自初十放灯,至十六夜乃止,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纸为花,备极工巧。”这形象说明了,明代之前,剪纸已经应用在“鳌山”,也就是灯尪制作上,传统文化的精华始终被人们汲取。
在今天的漳浦,元宵佳节闹花灯、穿灯脚等民俗活动,没有被新时代的浪潮淹没,而是不断地流传下来,街头巷尾,集镇村落,那些琳琅满目的各色花灯、灯尪、辇轿上,剪纸的印记屡见不鲜。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70多件作品,其中有漳浦“四大名剪”陈金、林桃、黄素、陈匏来等已故花姆的传统作品,也有陈秋日、张峥嵘、高少苹等新时期老中青剪纸艺人的精品力作,向广大观众展现了漳浦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作成就,也展现了漳浦剪纸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本次活动由中共漳浦县委、漳浦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漳浦县委宣传部、漳浦县文联、漳浦县文广体局、海峡导报社、厦门传世艺宫承办,是漳浦县剪纸继春节期间在福州展览之后的又一场重要活动。
传承漳浦千年文化
追随传统剪纸艺术,走进闽南千年文明古县漳浦,让我们去感受其浓郁醇厚的地方文化氛围吧。
追根溯源,剪纸艺术在漳浦,乃至闽南大地的兴起,并非偶然现象,而是一代又一代的闽南人,在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下,前赴后继,共同的智慧结晶。
公元686年,唐建置漳州,辖怀恩、漳浦二县,州治曾设在漳浦县城。漳浦至今有1330年的历史,一度成为漳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闽南远离中原,地处边陲,有着远离尘世喧扰的先天地理条件,加之东南丘陵地区地势蜿蜒曲折,形成了漳浦人民特有的细腻心思。
千百年来,漳浦人民勤劳朴实,心灵手巧,任劳任怨,在这片肥沃而秀美的土地上,谱写着不朽的篇章。众所周知,漳州建置以后,开漳圣王陈元光带领来自中原的唐朝军队将士,来到这百废待兴的地方。
他们和本地土著居民一起,耕耘收获,一起开垦这片神奇的土地。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与当地女子结为伉俪,祖祖辈辈长期扎根于此,融入了本地人的生活当中。
所以,漳浦剪纸留下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交融的印迹,完整地保留下这方水土民俗生活的美好记忆。
过年时节,家家户户在窗户、门楣、柜子等上面贴上红红的剪纸,烘托出浓浓的节庆气氛。
娶亲时,在聘礼上铺上一层美美的纸花,已是约定俗成的做法;普度祭祀“人客公”时,用红红的碗花、饭勺花替代实物,零星点缀在供品之间,让本该凄怆的气氛,平添了几分喜庆的色彩。
孕育多位剪纸巨匠
翻开《漳浦剪纸精品集》,可以看出漳浦剪纸表现风格多元,一片生机勃勃。
作为漳浦民间文化传承中最具文化特色的一种传统习俗,剪纸也是漳浦农村妇女最为普及的“女红”技艺。剪艺精湛的妇女,往往被尊称为“花姆”。
她们一方面是借鉴刺绣走出写实细腻的路子。剪纸一部分是作为刺绣底样存在的,老一辈的剪纸艺人不但掌握剪纸技法,而且精通刺绣,有一双创造美的手,善于融会贯通,推陈出新。
黄素等知名前辈艺人模仿刺绣的排线手法,创造了“排剪”剪纸技法,以此来表现鸟兽羽毛、花卉花瓣等,成组成排,反复运用,有如发丝,细致入微。
在她们的影响下,漳浦剪纸艺术呈现出能够与粗犷豪放的北方剪纸艺术相媲美,却风格迥异的地域特色: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的手法,构图丰富匀称,剪工精细,线条流畅、细腻雅致,图案清新脱俗,为时人所称奇。
另一方面是保留传统的特点,这主要以旧镇镇的林桃和陈匏来为代表。她们守护着相对闭塞的渔村,同时也默默维系着自己的一方精神沃土,把原生态的漳浦沿海地区的剪纸艺术风格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在长期的实践创作中,不断形成并展现自己的风格特点。
新时期,以陈秋日为领军,以张峥嵘、陈燕榕、高少苹、李小燕等为中坚力量的新一代剪纸艺人,她们中的多数是继承陈金、黄素写实传统,既能秉承前贤,又能锐意进取、百家争鸣,吸纳各种艺术流派的养分,不断推动漳浦剪纸与时俱进,新风扑面。
漳浦剪纸走向国际化
改革开放后,在对台对外经贸文化交流中,漳浦地位日益凸显。作为漳浦民间特色工艺,剪纸是维系漳浦与台胞、侨胞情感的纽带,也是全省、全国、世界各地了解漳浦风俗的重要载体。经过数十年的宣传推介,漳浦剪纸得到世界的认可,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艺人们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艺术活动,纷纷走出县门,走向世界,活跃在国内国际艺术舞台上,让漳浦剪纸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魅力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1983年,漳浦县选送第一批剪纸作品到斐济参加美术工艺展览,并派剪纸艺术家陈秋日首度出国赴斐济表演交流。
陈秋日、张峥嵘、高少苹、陈燕榕等剪纸艺人一次次走出国门,足迹遍布日本、新加坡、菲律宾、法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卢森堡、荷兰等国家,以及港台澳等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至目前,先后有1000多人次漳浦民间剪纸艺人作为文化使者出国表演、交流剪纸技艺,或举办个人作品展览。
艺术家简介
陈金(1878—1965)乳名金娘,女,漳浦绥安镇人,“四大名剪”之一。她的剪纸刚柔并济、粗细有度、节奏和谐明快,极具装饰性和浪漫色彩。她花鸟鱼虫、瑞兽珍禽、戏曲人物兼长,是位不可多得的剪纸巨匠,虽已仙去,却也留下了《茶壶花》《团菊》《八卦》,以及通过剪纸艺术大胆反映时代生活的《龙庆丰收》等经典作品。
林桃(1905—2010)女,漳浦县旧镇镇白沙村人,是闻名中外的民间剪纸艺术家,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杰出代表和领军人物。她的作品取材广泛,涉及民俗风情、生产生活、珍禽异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风格独特、朴实粗犷、简练明朗、想象丰富,洋溢着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
黄素(1908—2004)女,漳浦旧镇镇狮头村人,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理事。她的作品贴近生活,朴实自然,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戏剧人物、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在她的剪下形神兼备,充满闽南渔乡的艺术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陈匏来(1918—2011)女,漳浦县旧镇镇桥头村人,是漳浦写意剪纸艺术代表性人物之一。她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把农家生活环境中最熟悉的物象融入传统的民俗服饰图案中,尤其喜欢在衣、帽、手帕等服饰中装饰各种飞禽、家畜、水族与昆虫。
陈秋日(1948— )女,漳浦绥安镇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理事、中国农民书画协会理事、福建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农民画家协会主席、漳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