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往来厦嵩航线的小舢板。杨羽翔供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往来厦门至嵩屿的渡轮。
海西晨报讯(记者 雷妤 实习生 何昕玥)厦门岛四面环海,岛内外往来长期依靠“四桥一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机动车数量猛增,部分跨海通道交通压力很大,尤其是早晚高峰期间的海沧大桥比较拥堵。
7月12日起,岛内第一码头—海沧嵩屿码头这条历史悠久的“海上公交”线路,加密早晚高峰船班。具体加密方案为:第一码头至嵩屿码头7时10分增加一班 船(单程)、嵩屿码头至第一码头18时45分增加一班船(单程,冬令时即每年10月1日至5月31日,改为在17时45分增加一班船)。
厦门轮渡有限公司介绍,此次加密船班主要是为满足海沧区与岛内市民上下班出行需求,打造避开拥堵、绿色低碳、2元快速跨海出行的通道。
今天,晨报记者就带你走进这条古老又时尚的“海上公交”———厦嵩航线,解读它的前世今生。
厦门至嵩屿现在用的渡轮。
海沧大桥日渐拥堵,人们不禁将目光转向了海上———一条几乎已被世人遗忘的厦嵩航线,如今又被人想起。
自古以来,厦嵩航线就是一条厦门岛通往内陆的重要通道,伴随着时代变迁,它几经沉浮,有过辉煌,也有过落寞。
在这个陆地资源趋于饱和时代,这条航线又被赋予了新意义,人们给它取了一个新的代名词———海上公交。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往来厦门至嵩屿的渡轮。
[前世]
厦嵩航线自宋通航
鲁迅说,地上本没有了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换种说法,陆上本没有渡口,停靠的船舶多了,也就变成了渡口。
在文史专家郭坤聪看来,厦门岛、鼓浪屿、海沧间的交流往来,离不开这一个个渡口、一艘艘船舶。海沧发现人类活动在3000多年前,海边打鱼的小船有许多,其中有一姓李渔民打鱼至鼓浪屿,并在岛上安营扎寨,人类繁衍,厦门岛也渐渐有了人气。
嵩屿位于厦门岛的西岸,隔海与厦门岛相对,相距2海里。《厦门交通志》中有记载,自宋至今与厦门岛对渡。经过千百年发展,嵩屿—厦门、嵩屿—鼓浪屿,渐渐形成了一条约定俗成的海上航线。郭坤聪说,上世纪30年代,有民营企业经营这条航线,而1949年之后,厦嵩之间更是来往密切,船舶有私营、民营和国营。
1928年,厦禾路前的第一段堤岸筑成,为便于识别9个码头的座位,就按照顺序分别命名,厦禾路头居于堤岸之首,顾称为第一码头。之后,第一码头就成了厦嵩航线的一个渡口,人们在第一码头乘坐舢板或者汽船,经过20多分钟航程,抵达嵩屿码头。
[经历]
曾是厦门岛对外重要通道
厦门岛四面环海,与内陆沟通困难。上世纪,厦嵩航线是厦门岛通往漳州一条较为便捷的通道。市民在第一码头乘坐约20分钟的船,到达嵩屿之后,再坐车赶往目的地。可以说,厦嵩航线将厦门与内陆连接了起来。
上世纪改革开放后,嵩屿码头是厦嵩航线的“水陆联运”站,那时车票船票相连,一张票可乘坐船和大巴,遂被称为“水陆联运”。按现在的话来说,嵩屿码头是一个重要的枢纽站,海陆无缝对接,漳州总站的公交车开到嵩屿发车,市民凭着一张船票就能上车。
[今生]
“海上公交”重回视野
厦门轮渡公司副总经理陈裕茂在轮渡公司工作了35年,在他的记忆中,厦嵩航线起起伏伏,在“水陆联运”时期达到了鼎盛,一直到海沧大桥开通之前,这条航线热度不减。
而海沧大桥开通之后,厦嵩航线航班大量萎缩,渐渐被人遗忘。不变的是,虽然人流量大不如前,这条航线依然存在着,仍然有些许市民依靠它出行。如今,海沧大桥渐渐拥堵,这条航线又重新被人提起。
在陈裕茂看来,厦嵩航线虽然“不赚钱”,甚至需要靠其他航线贴补成行,但这是城市公共交通在海上的延伸,是一条古老有历史的航线,企业需要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
【记忆剪影】
父亲的工作地
对于厦嵩之间通航的历史,近80岁的郭坤聪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厦嵩之间除了民用码头之外,还有不少专用码头。
1929年,亚细亚石油公司曾在嵩屿建输油码头,码头为钢制栈桥,是厦门在上世纪30年代惟一可以停靠万吨轮船的专用码头。
郭坤聪所以记得这段历史,是因为他父亲曾是亚细亚石油公司的财务,小时候他经常乘坐“阳台山”轮船,往返于厦门与嵩屿之间。只要有时间,他周六下午就乘坐轮船到嵩屿,周一再乘坐轮船返航,轮船上都是亚细亚公司的员工和家属。
长大后,郭坤聪也独自坐过厦嵩航线航班,从厦门到嵩屿,左边是鼓浪屿的优美景色,右边是火烧屿,看着无限好的风光,坐在板凳上吹着海风。那么多年过去了,航线没有改变,风景还是那么秀丽,不同的是,船的空间变大了,可以坐的人更多了,码头变得更长了。
母亲的年糕香
老林,逾60岁,家住海沧。他记得,在上世纪解放初期时,年幼的他常常跟着母亲乘坐厦嵩航线到岛内,母亲挑着做好的年糕,到厦门岛走亲戚。有时他也会和家人一起,乘坐厦嵩航线航班到厦门岛购置年货。船只晃晃悠悠,一路晃到了厦门岛。
而现在,他还是会常常乘坐这条航班,回忆儿时走过的这条路。
【延伸阅读】
码头变迁
厦嵩航线是厦门轮渡公司的一条传统航线,已历经了大半个世纪。为了方便船只停靠,厦门轮渡公司在嵩屿修建了码头。
如今的嵩屿码头,并不是最早的嵩屿码头。厦门轮渡公司副总经理陈裕茂说,嵩屿码头历经了几次变迁,才成为现在市民熟悉的嵩屿码头。
根据《厦门交通志》记载,嵩屿是厦门与漳州交通要地,1911年漳嵩铁路在此设终点,曾在此建码头。陈裕茂说,早期的码头是一个简易的石砌码头,供舢板停靠。直到1985年,厦门投资60万元新建1座长50米的斜坡墩桥式码头,可停泊100吨级船。
而现在的嵩屿码头是1995年建成的,由嵩屿开发公司和厦门轮渡公司共同兴建的客渡码头,地处于嵩屿的东端,码头采用的是重力浮式结构,可停靠800座的客轮,可渡12座以下的小客车。
【票价变迁】
厦嵩航线的载客量,随着船舶的变化,从最开始的小客位,发展到160—400客位,而现在的客轮则可乘坐550人。同时,票价也在发生着变化。
1984年9月25日厦嵩航线(单程)票价从0.15元调为0.25元
1989年9月5日厦嵩航线(单程)票价从0.25元调为0.40元;厦嵩雅座票价从0.40元调为0.60元
1992年1月20日厦嵩航线(单程)票价从0.40元调整为0.80元
1993年7月1日厦嵩航线(单程)票价从0.80元调整为1.60元
1997年2月1日厦嵩航线(单程)票价从1.60元调整为2.00元
至今,厦嵩航线票价都为2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