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华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陈满意 通讯员刘平)“大事靠得住,小事不离谱,符合时代背景、人物性格,这是我的写作技巧。”已经年过七旬的集大航海学院教授陈经华是个不折不扣的“多面手”:当过翻译、教过英语、写过剧本、担任过杂志主编,写过很多陈嘉庚的故事,长篇的,短篇的,汉语的,英语的,加在一起10个版本。 应两家报纸邀约动笔 两个版本的陈嘉庚故事均受好评 陈经华在集美的岁月已度过40多个春秋,这位如今依然奋战在教育和陈嘉庚研究第一线的古稀老人,有着深厚的嘉庚情结。 在研究陈嘉庚之前,他写过电影剧本、小说,而且每一件都做得风生水起,顺利被省作协吸纳为会员。1983年,羊城晚报来厦门组稿,想请人写一组关于陈嘉庚的稿件。可是找了很多人都推辞了,最后找到林懋义,林懋义又找到陈经华,于是两人决定合作。陈经华写过之后给林懋义修改,最后用“陈彬”的笔名发表。在报纸上刊发后,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当时福州的报纸也想刊登陈嘉庚的故事,而且要求内容要有所不同,侧重于写陈嘉庚的后半生。于是陈经华又开始写另外一个版本,该文在报纸刊发后,好评如潮。 工作中掌握到大量材料 10个版本的内容各有侧重 陈经华还编写了《陈嘉庚》英语教材,2010年秋,该教材在集美大学所属各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使用。该教材还得到了菲律宾著名侨领陈永栽的认可,2012年,陈永栽特别要求,为菲律宾华裔学生学中文夏令营学员开设英文《陈嘉庚》课,教材正是陈经华参与编撰的《陈嘉庚》。 陈经华祖籍福建惠安,其实和嘉庚先生“非亲非故”,之所以能写出10个版本的陈嘉庚故事,而且每个版本的写作方式和侧重表现的内容都各不相同,除了跟他的创作功底有关外,还因为在工作中掌握到大量的材料和细节。1984年他便加入陈嘉庚研究会,从1996年开始,他成为《集美校友》杂志主编,每年无数海内外校友的来信,提供了很多鲜活的素材。 陈经华说,在写陈嘉庚的抗战故事时,他根据史料上的记载发现陈嘉庚去延安前,共产党曾送给陈嘉庚三件羊皮袄,他根据这些细节写出了送羊皮袄是暗示陈嘉庚到延安去,因为南洋不需要羊皮袄。通过层层的合理推断,虚实结合,让故事非常丰满,又有了细腻的情节。 【征集令】 集美区“十大藏书人”评选 -参与条件:面向普通藏书人、读书人,凡拥有较为可观的藏书品种和数量,具有较为丰富的藏书经验和故事的人,均可报名参加。 评选活动所指“藏书”,包括各个历史时期正式出版、私印本或稿本、抄本图书、杂志、连环画,以及成卷宗或成册的纸质档案类资料,不包括中小学教材和教辅资料(形成完整系列者除外),也不包括属于“扫黄打非”内容的各类书刊。其中藏书特色方面,将对集美地方文献有所侧重。 -参与方式:藏书人可自我推荐3本认为最有意义、最有收藏价值的藏书,分享书籍背后的故事。评选出的集美区首届“十大藏书人”,将在“人文集美·悦读季”活动中展示。 评选出的每位藏书人可获500元现金或价值500元的购书券。报名电话:5589999。 |
相关阅读:
- [ 05-27]陈嘉庚铜像翔安揭幕 再掀捐资助学高潮
- [ 05-20]耄耋老者潜心研究陈嘉庚26年 出版10多本相关书籍
- [ 04-25]尤权拜访陈嘉庚之子陈元济先生
- [ 04-21]陈嘉庚诞辰 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集美校友总会回信
- [ 04-02]社会各界昨日祭扫陈嘉庚陵墓 嘉庚后人回乡参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