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不满,是为了更加幸福

2016-07-12 09:58:14陈挺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张连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道,主客观调查会有强烈的反差,“客观满意度比较好的,主观满意度却不好,这是普遍情况,尤其是特大城市,比如北京,按照客观指数,它排到第一,连续五年第一,但是主观排名就比较靠后。”他说,“一座城市,搞城市建设、修路,对于城市发展来讲,在客观经济指数上会有所提升。但是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拆迁、噪音等一系列问题,老百姓直观的感受当然是不满意了。”城市的发展与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普通老百姓身上,这两者总是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一个城市是否真的美,关键要看当地人是否满意,因为任何不足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如是说。在他看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把人放在第一位,把解决百姓需求作为工作导向,做到了“让外地人都想来、让当地人都不想走”。

判断这一点的直观依据,是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最新变动状况。来自厦门市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厦门市常住人口381万人,比上年增加8万人,而流动人口截至2014年6月底已超过207万,占全市总人口一半以上,流动人口规模10年增长近两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卢盛荣教授说,厦门的流动人口多年来处在稳定的流入正增长局面,这充分说明了厦门这座宜居城市的吸引力和魅力。

事实上,多年来厦门市致力破解“医、食、住、行”等难题,不断完善生活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切实提升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这些努力卓有成效、有目共睹——

6条BRT快速公交线和十多条链接线,年客运量破一亿人次,日均近40万人次,大大缓解了交通的压力;

率先建立起城乡一体、内外一致的社会保障和义务教育体系,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应保尽保”,99%以上的非户籍人口子女都可以享受应有的教育;

保障性住房建设创造了全国的“厦门蓝本”:出台全国首部有关住房保障的地方性法规和30多个配套文件,初步建立“广覆盖、分层次”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已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房源共58984套。其中,已竣工交付33202套,实际配租配售35309户,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和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

厦门空气质量稳定排名在全国前列。去年,厦门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主要城市排名中排第二,创下了历史新高,“厦门蓝”成为闪耀的城市名片。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连续三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

毋庸置疑,美丽厦门、宜居厦门、幸福厦门、文明厦门并非浪得虚名。当然,厦门取得靓丽成就的背后,也有不足和隐忧。特别是对高房价的诟病,被认为是此次厦门被主观认定生活质量最不满意的原因。

“房价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厦门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厦门;另一方面,作为海岛型城市,土地稀缺,房价不断走高,本身也符合市场规律。”知名地产分析人士王崎表示。

高房价的负面影响也必须引起警惕。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颖刚认为,作为二线城市的厦门,房价直追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全国第四,这一问题应该引起重视,过高的房价短期内会影响到城市的产业结构,长远来看也不利于人才的流入和产业经济的发展。

在城市转型和新旧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厦门作为二线城市的龙头,生活在其间的人们,肯定要承受和适应比一些内陆城市更快的生活节奏,如果跟不上形势的变化,日子过得越发艰难,这样的失落感、不安感和不满意自然会流露。卢盛荣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有了神州专车、滴滴快车这样的新鲜事物,的士司机的竞争压力陡然加大,他们的幸福感自然会削弱,接受样本调查或电话问询的主观情绪满意度自然随之下降,但你能说有了规范经营的神州、滴滴不好?

“最不满意,是压力,更是动力。”诚如厦门市领导所言,“无论研究机构的评价如何,不满是为了更加幸福。我们始终要以百姓幸福、人民满意为根本目的。今后,我们要一如既往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谋利益,把厦门建成更加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园,加快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