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赏 心存执念创作农民画界的“清明上河图” “上世纪80年代家里穷,为了挣钱养家,他骑着破自行车,带着一块钱,揣着一包饼干,出去就是一整天。”柯静缘说,那时候父亲还没有名气,为了养家糊口就到一些公庙、祠堂找些活做,白天给庙宇画门神、壁画为业。晚上或者闲暇时,才投入到农民画的创作中。“到这几年也是这样,白天上班,晚上画室的灯亮到半夜两三点。” 长年的坚持和努力使柯国庆的声名日益远播。他创作的“农家福”参加了福建省农民画展获得铜奖,其他作品还先后入选参加全国农民画展,出国巡回展,他逐渐成为同安农民画活动领头人。 柯登科说,父亲的秘籍是常年随身带着铅笔和小本子,细心观察周遭的人和事物,一受启发、一有灵感就在他的小本子画草稿。这些都是他丰富素材的来源,也使得他创作时经常不需草稿就一气呵成。久而久之,柯国庆还成了泥塑、瓷画、壁画、宫庙庙宇等古建筑的彩绘、剪料、浮雕等装饰画的行家。柯静缘说,父亲经常会参观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展,“他喜欢观察别人的作品,研究、揣摩人家的优点,虚心钻研、学习感悟,把精髓吸纳到自己的农民画创作中。”她说,父亲看到人家做泥塑,回来后也给自己整一套工具,自己捣鼓摆弄,“他喜欢将各个领域的艺术手法融合在农民画创作里。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他几乎都在做与画画有关的事情。” 从生病确诊到病逝仅两个月,柯国庆没交代就走了。柯登科说,父亲在弥留之际已神志不清,不能言语,只有昔日老友到访床头,提起要给他制作一本专辑画册,他的双眼放光有神。女婿说,岳父抱有遗憾,“他的心愿是创作一幅农民画界的‘清明上河图’。用百米长卷展示闽南地区最为纯粹的农民生活,把送王船等闽南民俗收纳其中。” 用心感染子女耳濡目染走上艺术道路 痴迷于农民画的柯国庆不仅自己潜心创作,还言传身教地对家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儿子柯登科是小学美术老师,女儿柯静缘是中学美术老师,弟弟柯永德在他影响下也走上了创作农民画之路。 “两三岁时,父亲就经常背着我在家里画古建筑的瓷砖壁画,”柯登科说,他是在父亲的背上受启蒙。柯静缘说,父亲从不强迫他们学绘画,所以她是在9岁时才“开窍”。“他知道孩子容易被色彩吸引,于是利用‘水粉’兑色会有变化,让我爱上了画画。”她说,父亲可能不懂得成套的教育理论,但是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影响他们姐弟。长大后,父亲也经常会把自己的作品,与他们交流、分享。 |
相关阅读:
- [ 06-30]厦门老艺术家五一文化广场献演 庆祝党的生日
- [ 06-25]中英新锐艺术家在厦举办双人展
- [ 06-21]艺术家的隐形摄影作品
- [ 06-16]澳大利亚女艺术家手臂上创作超现实画作
- [ 04-14]厦门翔安古厝变身大讲堂 北欧艺术家入驻渔村办展
- [ 03-21]青年艺术家作品集美兑山开展 展览持续至4月12日
- [ 03-18]以色列女艺术家眼睑上作画美轮美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