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情 > 正文

厦门讨小海群体现状:数量不断减少 渔民正在向居民转化

2016-07-01 10:19:54曾昊然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闽南海洋文化的起点

“既然有了更先进的捕捞和养殖技术,为什么还要保留传统原始的技艺呢?”这是不少市民发出的疑问。厦门渔文化研究学者朱家麟说:“讨小海是渔文化的起点,也是涵养了厦门、闽南、福建以及整个中国海洋文化的起点。”朱家麟认为,讨小海的技艺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被淘汰,但它所承载的海洋文化元素不应该被遗忘,“实际上,它们早就溶入闽南人的血液里,铸就了闽南人不畏艰苦、敢打会赢的性格”。

厦门的很多俚语至今仍保留着讨小海生活的许多印记。“相孔挖章鱼” “六月蚶,开嘴臭”“四两江鱼都是头”“好好床不睡,蚵壳堆上去翻筋斗”等,都是源于讨海郞的生产生活经验,逐渐发展演变成了脍炙人口的坊间俚语,被厦门人欣然使用。

春天常吃的厦门春卷之所以深受市民喜爱,是因为其中不仅有山野蔬菜,更少不了浒苔、海蛎独特的味道,厦门春卷因而别具一格,带有浓郁的海洋气息。厦门的许多地名,都记录着与海洋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记:舟+夹舟+反寮、鱼仔市、鱼行口等地名与路名,每一个,都带出了一段和讨海有关的回忆与故事。

此外,在厦门的饮食、建筑、风俗、文化等多个领域,也都留存有源于讨海生活的基因。

渔民正在向居民转化

讨海郞的后代,他们选择的道路,大多已远离了宽阔的大海。大部分讨海郞的孩子们纷纷走出渔村,走进城里,成为普通的上班族。

杏林村里一位渔民的孩子刚刚结束高考。在采访中,他对记者说了这样一番话:“学那些(讨海技艺)没用,以后我要在城里生活的,会考试更实在。”渔民正在向居民转化,而渔村,也在向城市看齐。

对于那些依然坚守的小部分讨海郞们,讨小海已不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变成了一种难以放下的情怀。“做了半辈子讨海郎,你再让我做别的,也学不会了。”林中信说,今后的路,他已经想好了,“每天下午都约上还在讨海的朋友去海沧湾转转,就算讨不到什么,看着大海,也会心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